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業布置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變得更為重要。數學作業是學生把知識用于實際的初步實踐,更是教師了解學生和檢查教學效果的一個窗口。一項設計精巧的作業,可以與課堂教學緊密配合,不斷促進學生思維、智力、興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同時也能查漏補缺。此外,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發展學生智力,同樣意義匪淺。因此,設計高質量的作業是發揮作業諸多功能的前提,也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下面結合數學課程標準的有關理念和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數學作業的創新設計淺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設計理念一、凸現人文性
新課標中強調“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來自于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則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無處不在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在數學作業的設計中,要克服以往那種從課本到教參再到教輔用書封閉式的練習出發,從生活實際中選材,并以圖畫、游戲、卡通、對話、文字等豐富多彩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富于人文精神,力求作業設計的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空間“零距離”。
設計理念二、強調綜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現在作業以文字、算式形式出現居多,其形式單一的缺陷凸顯,缺乏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這就難怪習慣于形象思維的小學生會不喜歡做作業。而且,從多元智能的角度反思我國的教育現狀,我們可能過于重視傳統教學特別是過分強調了言語—語言智力和邏輯—數理智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的運動、音樂、人際關系、自我認識等多種智能的培養,使學生其他方面的智能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其智能優勢難以充分展現。
那如何設計出能培養多種能力、形式新穎獨特、學生又樂于做的作業呢?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心理特征,我嘗試將一些枯燥的知識融入各種有趣的情景中,讓學生輕松完成作業,同時掌握知識。以下就是我設計的幾項有趣的作業:(1)培養信息處理能力型;(2)培養操作實踐能力型;(3)培養綜合表述能力型;(4)培養跨學科綜合素質能力型。
設計理念三、注重開放性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所隱含的條件往往是客觀隨意的,所呈現的答案也是豐富多彩的,而封閉題的數量關系是對應的,“一個蘿卜一個坑”,這與生活實際是不對應的,開放題如同出墻的紅杏,讓學生大開眼界。
設計理念四、滿足差異性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身心發展存在不平衡性和個別差異性,這直接導致了人的個性能力的層次差異。在教育工作中,我們教育者要及時發現和研究這種不平衡性和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因此,在作業設計時既要關注學困生和中等生,又要關注優等生,滿足差異發展,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保護,個性得到張揚。
因此,作業設計時要分層,具體體現為基礎層、探究層、挑戰層,學生以“我喜歡,我選擇”的方式自主完成,爭取達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境界,這才是數學學習的最高層。
在數學作業改革的實踐中,我深深感受到:作業不應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應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的、花樣的復合體。它能夠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并積累大量愉快而豐富的經歷,將學生的認知學習上升到情緒學習的高度,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房村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