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文化代表生活情趣,綠色代表與自然和諧相處,代表生命,讓每個生命都擁有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強烈自信,讓每個生命都體會到成長的快樂與情趣,讓學校的每個細胞都充盈著生命活力與激情。作為一所國家級綠色學校,我們秉承綠色教育辦學理念,積極實踐,勇于改革,按照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長、學生有特點的目標,努力形成“棋文化”和“綠色文化”和諧成長的特色校本課程。
一、綠色清涼:讓綠色情懷溢滿校園
1.綠色校園
我校是一所國家級綠色學校,校園內的香樟樹郁郁蔥蔥,處處鳥語。徜徉于清新、典雅的校園,隨處可見花木蔥蘢、綠意盎然。遠處眺望,整個校園掩映在綠樹叢中,顯得十分幽雅、美麗。
2.綠色課堂
建設綠色校園文化,注重多學科教學的滲透,以課堂教學為主,播撒綠色種子。
(1)主要學科播撒綠色
教學中學校十分重視人與環境方面的教育,讓學生知道人類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
(2)相關學科滲透綠色
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相關學科利用各自特點進行教育活動。
(3)綜合學科滋潤綠色
根據學校的特點,各年級制訂了相應教學活動方案,三年級的人與水,學生觀看有關水的影視資料,了解了水的重要性,這讓學生關心起了學校的節能問題,在走訪與實地調查后,隊員們搞起了節能妙招的課題研究,為學校每月節省了不少水費。四年級的人與植物,對于校園內的許多植物,剛開始大部分學生都叫不出它們的名字,通過自己查閱資料對校園植物進行了分類介紹。按植物的名稱、習性、科目制作名稱牌,舉行了隆重的掛牌儀式及“親親小樹”認養行動。通過研究自己喜歡的花卉和樹葉,各小隊制作了一份份精美的花卉、環保小報,傾注了學生對綠色的向往。六年級的人與垃圾活動方案,最受學生熱寵,學生積極地把廢紙、易拉罐、雪碧瓶收集起來,送進“回收站”。他們自己稱重量、數瓶子、計算數目,還設計了“小管家”記賬簿……漸漸養成了“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3.綠色師生
每學期在校園內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活動,形成了一種特色的校園文化。如,“綠色主題班會”“環保服飾大賽”“綠色班級評比”等,學校一年一度的綠色環保節,更是處處滲透著環境教育,師生們寫“綠色文章”、唱“綠色歌曲”、繪“綠色圖畫”。
4.綠色環保
學校“創綠”緊隨國家創建節約型社會的步伐,“創綠”的過程是一個大力倡導節約的過程。有的中隊積極組織環保宣傳活動,對不良習慣、不良行為進行勸導;有的中隊專門指定了關燈、關扇、關多媒體的“節能十大崗”;有的班級參加了社區的“礦泉水瓶換小苗”的行動,用收集到的廢舊礦泉水瓶換來一棵棵小苗種植在校園里……
5.綠色暢想
我們在創綠進程中,吹響“綠色暢想曲”,指引全校師生走上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之路,并且呼吁全社會積極投入到生態環保建設的隊伍中來,為建設我們美麗的家園而共同努力。
二、棋馨校園:我參與,我成功,我快樂
1.重視教師實施——扎扎實實地開展校本課程活動
一門好的課程內容,有了計劃,不重視落實到課堂活動這一主陣地中去,結果還是等于零。因此,我校把課程落實作為關鍵環節來抓。
開展好每一次棋類活動。為了進一步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利用班級、校級“棋類活動”,開展各類棋文化小報的制作、班級棋王爭霸賽、設計棋文化節的徽標和宣傳標語等,讓國際象棋、國際跳棋等校棋深入學生心中。通過歷屆棋賽,涌現出了一批批“棋王”和“棋后”,設計出了一份份精美絕倫的小報,我們利用學校櫥窗向全校學生、學生家長宣傳他們的優異表現。
2.依托活動展示——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提高學生的棋素養
學校以培養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為目標,充分開展各類棋的特色活動,搭設學生表演展示舞臺,讓學生積極參與,在小小的棋盤上展示自我個性,施展自己的才華,體驗藝術的快樂,從而促進學生參與棋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3.推進家校互動——讓學生走出學校,進入家庭、進入社區
棋不僅僅是學校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家庭和社會的一分子。棋活動已經成為我校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載體,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抓手,成為家校溝通、親子和睦的橋梁。我們相信:播下的“種子”通過精心培育,一定會有好收成。我們努力:把精彩每一步留在學生的人生軌跡之中。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清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