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普通話推廣 語文教學 結(jié)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A-0007-02
“書同文,語同音”歷來是中華文化建設(shè)的重要內(nèi)容。我國著力于推廣普通話,然而,在一些邊遠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由于環(huán)境的影響和條件的制約,說好普通話對當?shù)鼐用駚碚f實屬不易。因此,推廣普通話也就成為當?shù)貙W校教師的一項責無旁貸的任務。筆者在農(nóng)村學校一線執(zhí)教23年,為更好地推廣普通話,除了不斷學習以提高自身普通話水平,還結(jié)合農(nóng)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采取一系列措施,將普通話推廣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之中。
一、將推廣普通話與語文課堂教學緊密結(jié)合
語文課其實就是語言課。在語文課中教學漢民族的共同語言——普通話,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教師可以將普通話的運用貫穿到語文教學的拼音、識字、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普通話運用氛圍。
(一)加強朗讀指導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朗讀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朗讀濃厚的興趣,教師不僅要在朗讀技巧上作細致的指導,還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
1做好范讀
朗讀訓練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范讀起著重要作用。成功的范讀能收到直觀、生動、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正音,明確詞義和了解詞的感情色彩,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上課之前,教師首先準確理解課文,進行反復朗讀,力求讀準確、讀通順、讀出感情;范讀時,要求學生全員參與,通過邊聽邊看或心中默讀等方式,增強范讀的效果。
2把握好誦讀
當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已有較深刻的理解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某些精彩的句段或篇章。這樣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增強其語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助其養(yǎng)成高雅氣質(zhì)。
3分角色朗讀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課文,大都情節(jié)生動,形象鮮明。小學生想象力豐富,通常能將自己想象成課文中的主人公。依據(jù)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分配角色朗讀,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更能體會人物的心理和情感。這樣的朗讀不僅抑揚頓挫,而且極富情趣和感染力,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
4配樂朗讀
樂曲的優(yōu)美旋律、美好意境,可為朗讀營造良好情境,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享受愉悅的心情,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將注意力投入課文,從而易于并樂于理解課文。
為保證每節(jié)課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還可以采用教師引讀、個別朗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四人小組評議讀、男女生賽讀、全班齊讀等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更多富有趣味的朗讀機會。
簡而言之,每種形式的朗讀都有其獨特的作用,教師要精心設(shè)計,科學合理地選擇,讓學生盡可能獲得朗讀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形成語感,提高普通話能力。
(二)加強口語交際訓練
口語交際訓練實際上就是給學生提供普通話應用的重要平臺。在教學中,要盡量創(chuàng)造讓學生鍛煉口語的機會。
1充分利用每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
口語交際課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為了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口頭語言,每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教師要精心營造良好的交際氛圍,爭取激發(fā)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熱情。要求學生:①使用普通話,發(fā)音準確;②把話說通順,說得有條理;③注意避免語病。在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話語中的遣詞造句,隨時注意糾正并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引導學生共同參與互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的口語能力在互動交流中得到很好的鍛煉,從而幫助學生能夠?qū)⒁?guī)范的普通話自然而然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2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口語交際訓練
口語交際訓練僅僅依靠每個學期七、八節(jié)口語交際課遠遠不夠,應該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始終。閱讀教學過程的實質(zhì)是教師、文本、學生三者互動的過程,是師與生、生與生進行學習交往的過程。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口語交際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1)抓住“疑惑”加強口語交際訓練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的困惑與疑慮,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是告訴他們正確的答案,而是引導他們思考、交流。這樣做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交際能力。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普通話的應用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2)抓住“爭議”加強口語訓練
要開放語文課堂,使學生有充分的個性展示空間。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一些問題持有不同的意見時會針鋒相對地進行爭辯,這對學生口語交際的鍛煉是個絕佳的機會。這時候,老師除了點撥、引導之外,還要注意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讓每個學生都做到言之有理,行之有序。
(3)抓住合作學習機會加強口語訓練
小組合作學習為每個同學在課堂上進行口語訓練提供了機會,而這需要教師精心組織,才能既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進行,又增加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深度和廣度,形成人人參與、個個發(fā)言的局面,從而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應用能力。
二、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推普活動
為了“推普”工作廣泛全面進行,學校應推廣普通話宣傳與實踐活動。比如講故事比賽、朗讀比賽、演講比賽、“推普”簡報比賽等。語文教師要將每一次活動看做是鍛煉學生口語表達、提高學生普通話應用能力的絕好機會。為了讓全班同學都得到鍛煉,精心策劃每個活動,讓全班學生個個參與,然后再評選出最優(yōu)秀的學生,代表班級參加學?;顒右约案叩燃壍幕顒?。這樣做,不僅讓全班學生都得到鍛煉,而且還提高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說普通話的濃厚興趣和使用普通話的良好習慣。
三、讓班里的每位學生都做“推普”的宣傳員
配合社會搞好“推普”工作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注意自己在社會公共場合中使用普通話,做好“推普”的宣傳者,而且要求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推普”宣傳工作的隊伍中。具體要求是:①不管在校內(nèi)還是校外,同學之間都用普通話交流;②回到家里,每天堅持背誦一首古詩詞或朗誦一段課文給家人聽;③將學過的有故事情節(jié)的課文用普通話簡要復述給家人聽;④在公共場所盡量使用普通話表達文明禮貌用語。為了確保每一步的計劃落實到位,在班里還成立了“推普工作小組”,負責監(jiān)督“推普”工作的執(zhí)行。
實踐表明,經(jīng)過學校教師長時間的不懈努力,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大有提高,普通話的應用從課內(nèi)逐步延伸到課外,從校園擴展到家庭,從家庭普及到社區(qū),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可以說,語文教學是邊遠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nóng)村的普通話普及與推廣的有效途徑。
(責編 黃鴻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