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 動態生成
課堂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A-0009-02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師用動態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在教學中不是機械地按照備課內容執行預設方案,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一、課題的提出
傳統的課堂模式強調教師要在課前認真備課,做好充足的準備,在課堂按照課前的預設步驟進行,讓學生按照教師設計的思路學習,達到知識的“生成”。無可否認,“預設—生成”的模式在教學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
(一)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忽略了學生認知的差異
把學生假想成一個知識基礎在同等水平的整體,這是“預設”的前提。教師在進行“預設”時,就基于這個前提來對知識的生成步驟進行展開,把教學過程看做預定計劃或方案的簡單體現,忽略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彈性”生成,違背了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
(二)從教學的過程而言,背離了課堂教學的初衷
傳統的“預設—生成”課堂,教師一直將教學過程看做執行教案的簡單體現,把課堂教學過程想象為在理想狀態下進行,把學生的思想束縛在教案設計的框架內,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沒有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二、課題的實踐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課程進度,生成超越預設的流程,讓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激發。以下筆者通過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壓歲錢怎么用》的口語交際課堂,談談對動態生成課堂的認識和體會。
(一)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過年的時候,你收到過長輩送給你的壓歲錢嗎?
生1:當然有啦!每年過年最興奮的就是收壓歲錢了。
生2:我今年收到了1700元呢。
生3:我一共收到2300元。
師:你用這些壓歲錢都做了些什么呢?在小組內講給小朋友聽聽。
(各小組圍繞話題展開了討論)
【點評】壓歲錢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而且人人都有使用壓歲錢的經歷,這個話題的切入,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人人都有話說。
(二)小組匯報
師:每組推薦一位小朋友,上臺講講你是怎么用壓歲錢的。你們小組里的其他同學又是怎樣用壓歲錢的。
第一組匯報情況,有同學說,用壓歲錢買鎧甲勇士,有的說買一架鋼琴,有的說買零食、點卡、打游戲,還有的說買課外讀物。
師:我們都想用壓歲錢來給自己買東西,如果讓我們把壓歲錢捐一些給別人,大家想捐給誰呢?
這時候,學生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去了,有的說捐給災區的小朋友,有的說捐給生病住院需要用錢的人,有的說捐給上不起學的山區小朋友。
【點評】新課標指出:整個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平等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讓人人都暢所欲言,個個都爭著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那么,我們的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三)師生評價
師:通過剛才小朋友的總結發言,大家認為誰說得最好,你認為誰的壓歲錢用得最有意義,誰說得最明白。誰愿意當一次小評委,評一評誰的壓歲錢用得最有意義?為什么你認為他的壓歲錢用得最有意義?
(學生發言)
師總結:小朋友的評價都很有道理,我們的壓歲錢應該用在孝敬長輩、學習、幫助他人等最需要用的地方,這樣的用錢,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點評】課堂的亮點在教師即時評價過后出現。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由衷的贊賞和評價,會讓學生及時接收到鼓勵和肯定的信息。如果互評在小學語文課堂,尤其是口語交際課堂上用得較為頻繁,學生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判斷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己,還可以從中學會賞識別人,和別人和諧地相處和交流。
(四)情境表演
師:剛才大家圍繞怎么用壓歲錢談了自己的看法,你們最欣賞的是哪種呢?大家按照原來的分組,自己做一次導演和演員,自編自導一個短劇表達你們的意思,一會兒我們上臺展示。
教師分別到各組了解情況,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最后請一兩個小組的學生上講臺表演。
【點評】小學生的表現欲很強,一般都能積極參與到課本劇情的表演當中。心理學研究表明,表演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發揮創造性的過程,也是課堂動態的生成過程。
(五)教師小結
師:今天,小朋友明白了應該怎樣花我們的壓歲錢才有意義,大家都收獲了很多,學會了分享,學會了奉獻愛心,但是光說不行,要有行動,希望大家按照我們說的去做,好嗎?
【點評】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所謂永恒不變就是一種相對的變化,所以整堂課上,教師都要學會靈活地調整教學狀態,生成新的超出預設的流程,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動態生成的課堂。
三、課題的思考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動態生成”的教學模式是所有默默耕耘在一線的教師們對教學完美追求的體現,通過對教學策略的不斷優化,“動態生成”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的實用價值不斷提升,但也不能忽視如下問題。
(一)教師如何把準“放”的尺度
如今提倡“動態生成”教學模式的教學工作者越來越多,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提倡“動態生成”的過程中,不能對學生過度“放任”。教師要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根據師生、生生互動的情況,順著學生的思路,因勢利導地組織適合學生參與的、自主創新的教學活動,做到“能放能收”。
(二)教師如何把準“評”的效度
如何對“動態生成”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是當前這一課程觀的重要議題。雖然新的評價觀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但在評價時還應該重視系統性,發揮全體性,照顧全面性,建構起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堅持“生本”原則,找準評價的“點”,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探究過程、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客觀評價,做到評價的“靈活有度”。
總之,新課改的理念帶給我們更多的課堂教學反思。課堂上出現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教師要隨時做到靈活應變,使課堂教學的過程真正“生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