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寫作素材 積累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A-0032-01
一直以來,學生怕寫作文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部分學生寫起作文來不是胡編亂造,就是套用作文、抄襲作文,應付了事。如何改變“學生怕寫作文”的狀況,讓學生有內容可寫并且樂于去寫呢?在此,筆者談談三點方法。
一、多觀察,多積累
學生要寫作文,必須要有素材。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學生之所以覺得寫作文時沒有東西可以寫,是因為沒有對周圍的事物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沒有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我們要讓學生知道作文的素材就在生活的周圍,社會上的好事、壞事,身邊人們的喜、怒、哀、樂,周圍事物的樣貌等都可以寫。為了積累生活中的寫作素材,筆者要求學生在平時就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用心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使自己感動的、使自己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的人和事,及時記在日記里。
學生不但要把看到的記下來,還要把聽到的、想到的也記下來。寫作課上筆者經常組織學生互相交流,用生動的語言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說出來,讓學生在這種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受到啟發。為了積累更多的素材,筆者還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讓他們參與其中,從而積累寫作素材。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活動中感受、體驗、發現,因此在作文中往往表現出較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如在讓學生寫《我喜歡的一種游戲》這篇作文前,筆者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玩游戲;玩后,讓學生把游戲的分工、合作、過程、感受寫下來。除此之外,筆者所在農村是個山清水秀、田野風光秀美的好地方,就讓學生多到大自然中去親身體驗和認識事物,開闊視野,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好。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寫作素材,當學生有了生活體驗,有了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寫作時,就不用怕沒有素材可寫了。
二、多閱讀,多積累
學生學會觀察,積累了生活的素材,不一定就會寫作,因為寫作的素材,不僅需要生活的素材,也需要閱讀的積累。因為用詞造句、形容修飾和修辭語法這些表達的基本功都是通過閱讀獲得的。只有博覽,才能文思泉涌,讀書越多,積累的知識越多,才會有神來之筆、生花之筆。如果學生堅持長期閱讀,日積月累,那么積累在大腦里的好詞好句,就會源源不斷流于筆端,這時學生要寫好作文就不是太難的事。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學會觀察生活的前提下進行大量的課內外閱讀,在博覽中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手法。
在閱讀教學時,要特別注重讓學生多讀課文,通過多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以此來充實自己的語言。必要時讓學生熟讀成誦,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以及表達方法等經過消化吸收,積累到自己的記錄本中,再運用到寫作中去。除了閱讀教學中的積累之外,筆者還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不斷積累,鼓勵學生多看一些課外書,把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好片段以及寫作方法積累到語言積累本中,還積極鼓勵學生到學校的圖書室去借課外書閱讀。筆者還規定一周兩節課作為閱讀課,一節閱讀積累,另一節相互傳閱摘抄本,這樣不但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閱讀并積累知識,而且讓學生可以欣賞到其他同學的語言積累,從而更加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增強表達能力。
三、多練筆,多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素材的好途徑,也是練筆的好方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人不可能把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感受到的全都記得下來,要想記下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勤寫日記。筆者引導學生勤觀察生活,勤記下在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感悟到的一切,務求在認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寫日記,寫的時候要求學生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字數不限。這樣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學生的練筆就會成為習慣,素材也積累得越來越多。
除了讓學生堅持寫日記之外,在教學時,筆者還特別注意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寫法進行小練筆,如仿寫、改寫、續寫、寫讀后感等,把閱讀和作文有機結合起來。如在教老舍先生寫的《貓》這篇課文時,學生特別有興趣,全都被貓的古怪性格吸引住了,筆者就趁熱打鐵要求學生仿照老舍先生寫貓的方法去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很快,一個個生動傳神的動物形象就躍然紙上了。經過這樣的練筆,學生的寫作素材就會越來越豐富,寫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總之,只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善于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有了寫作的動力,那么學生“怕寫作”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