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英語 作業設計 學科整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A -0049-01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和延伸。筆者發現,當前不少教師所設計的小學英語作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作業內容空洞,脫離學生的實際;作業形式單調,以抄寫為主。這樣的作業,學生大多是應付了事,難以起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作用。如何能更好地設計小學英語作業呢?筆者嘗試通過學科整合的方式來優化英語作業設計,收效甚佳。
一、與數學學科整合,增加英語作業的趣味性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英語則屬于語言類學科,從表面上看,這兩門學科之間聯系甚少。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筆者在設計英語作業的過程中,將英語學科與數學學科進行有效整合,用數學題的形式來設計英語作業,增加了作業的趣味性,這種生動活潑的作業形式很受學生歡迎。
例如,學生學習了1~10的英文單詞后,筆者布置了用英語背乘法口訣的作業。為了降低作業難度,筆者還事先為學生舉了簡單的例子(如:one×one=one,one times one is one;one×two=two,one times two is two)。用英文來背乘法口訣,這對學生來說是一件新鮮事,他們的興趣高漲,通過完成作業熟練掌握了這些單詞。又如,學習minus和plus時,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數字單詞編寫數學加減計算題,然后小組推選代表向全班匯報展示本組的成果。
其實,在小學階段,還有很多英語教學內容可以與數學題進行聯系,教師要善于挖掘,發揮創意,進行巧妙整合,從而讓英語作業更生動有趣。
二、與美術學科整合,凸顯英語作業的形式美
小學生天真浪漫,喜歡美的事物。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設計英語作業時,將其與美術學科進行有效整合,要善于挖掘英語教材中“美”的元素,從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作業是“美”的。
例如,教學“there be” 句型后,筆者布置了課堂作業,要求學生以“我心中的鄉村”為主題畫一幅畫,并在畫的下方用“there be”句型寫出自己的畫里有什么具體事物。學生們非常開心,迫不及待地開始動手作畫,為了更好地表現畫作的內容,他們對畫的英文說明頗下了一番工夫。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對“there be”句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實際運用這個句型來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鄉村,還以此為契機通過查字典自學了不少新單詞。這樣的作業設計顯然比單調地抄寫例句要好得多,在學生的眼中,這樣的作業形式是有美感的,是有吸引力的。
三、與音樂學科整合,體現英語作業的創造性
小學生愛唱愛跳,在設計英語作業時,教師可以將音樂元素融入于其中,通過與音樂學科進行整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英語教材中的“Let’s chant”、“Let’s do”、“Let’s sing”等板塊的內容,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改編或者創編。
例如,學生學唱歌曲“In the classroom”后,筆者讓學生為這首歌的旋律填詞。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充分發揮創意,獲得了喜人的成果:
What’s in the music class? There’s a piano in the music class.
What’s in the computer class? There’s a computer in the computer class.
What’s in the gym class? There’s a basketball in the gym class.
又如,PEP4 It’s warm today中有chant如下:
My shirt is blue. My jacket is white. My dress is new. My sweater is old.
My socks are black. My pants are too. My shots are new. My shorts are old.
筆者讓學生結合實際,創編新的chant:
My shirt is yellow. My jacket is white. My skirt is new. My sweater is old.
My socks are brown. My pants are too. My jeans are old. My shots are new.
這樣的作業,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成功引導學生進行了有意義的創造活動。
實踐證明,通過學科整合能夠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廣大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創新,提高自己的英語作業設計水平。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