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英語 合作學習 兩極分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A-0059-01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兩極分化現象是困擾教師的一個大問題。在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起始階段,這個問題還不太突出,但隨著學習難度的加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越來越多,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所減退,成績不斷下滑,班級中逐漸形成了兩極分化的格局。如何才能縮小兩極間的差距呢?筆者認為,學生間的互助合作學習是縮小兩極差距的有效手段。這里所說的互助合作學習,主要是指同學之間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相幫助式的學習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以下三種方式來開展英語互助合作學習。
一、同座間的互助合作學習
在校園里,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就是同座了。同座之間的互相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教師應重視同座的搭配,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同座,以促進學困生的轉化,進而縮小兩極差距。教師應該認真觀察、研究學生,找出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毅力、智力以及基礎不同的學生進行適當搭配,讓同座之間形成互補。通常情況下,學優生和學困生搭配,中等生和中等生搭配。
教師還要豐富同座互助學習的內容,使同座互助學習的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在筆者的課堂上,經常使用的同座互助學習形式包括:(1)同座對話。讓同座針對某種句型進行對話,優等生可以“帶著”學困生“說”。(2)同座互說。學習某些句子時,同座間可以“你說給我聽,我說給你聽”。(3)同座互改。在完成作業后,同座互相批改。(4)同座默寫。兩人先在本子上寫上中文翻譯,然后合上書本一起默寫英語句子。(5)同座操練。一人發指令,一人做動作,相互配合。以上形式的互助合作學習,利用了同座間的競爭心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結對幫扶的效果明顯。
二、小組內的互助合作學習
這種類型的互助合作方式通常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即小組內部成員之間水平有差異,各小組的總體水平相當。這樣,小組內部成員之間可以互幫互學,以“好”帶“差”,又能體現組間競賽的公平性。一般來說,小組成員的人數在4~6人不等,采用“1好1差2中等”的結構,男女搭配。當教師想讓學生完成一項較復雜的學習任務或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調查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應要求各小組做到: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共同努力爭取本小組的利益,學優生必須幫助學困生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5 Seasons時,筆者設計了一個任務型教學活動: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要求學生用“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來詢問各位組員喜歡什么季節,以及喜歡的理由,并將其記錄下來。最后,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 likes...best. Because...”這樣教學,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能讓全體學生主動開口說英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交際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教師在組織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認真觀察學生,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給予合作不協調的小組或合作有困難的小組以幫助和引導,應使每一個小組都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按時完成合作學習任務。教師還應該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與方法,不僅要正面傳授,提出明確的要求,而且還要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領悟和掌握相關技能和方法。
三、“鄰居”間的互助合作學習
筆者認為,互助合作學習應該延伸至校外。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居住地排查一遍,將鄰近的、有條件的幾個學生組成課外學習小組。要選擇組內學習水平較高、能力較強的學生當小組長,帶領其他小組成員一起學習。筆者將這種互助學習方式稱為“鄰居”間的互助合作學習。“鄰居”間的互助合作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完成家庭作業、背誦課文、默寫單詞等。組長要組織組員進行背誦和默寫,檢查組員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并對以上情況進行記錄,第二天將記錄交給教師檢查。當學困生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其他組員(特別是小組長)要主動幫助他們克服困難。“鄰居”間互助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們能更好地復習英語,而且能使學優生主動去關心和幫助學困生,促使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中不斷地進步。
由于“鄰居”間互助合作學習是在家里完成的,這就會涉及家長配合的問題。教師要主動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開展“鄰居”間互助合作學習的地點最好選擇在有家長監督的家庭。教師可請家長協助,督促學生“先學習,后玩耍”,不互相抄作業,還要協調好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其不鬧矛盾。
總之,互助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學優生帶動學困生,較好地促進了學生良好的非認知品質的發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縮小兩極間的差距有著積極的作用。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