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口算錯因 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A-0060-02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要重視基本的計算能力的訓練。”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而計算能力往往與學生的口算能力有直接關系。加強口算訓練,不僅能為計算打下基礎,而且還能訓練學生機智敏捷的思維品質。而小學生在計算時準確率低,已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和不可否認的事實。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要提高學生數學興趣,必須從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抓起。
2006年,我們課題組對“以口算為突破口培養小學生數學興趣”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對低年級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進行口算能力訓練,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更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錯因分析
1.感知失真。小學生感知事物的特點一般比較籠統,他們只注意到一些單一的現象,對事物的印象缺乏整體性。而口算題本身沒有什么生動的情節,呈現的形式也比較單一,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口算時往往只感知數據和符號,容易對相似、相近的數據或符號產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錯。如一些學生常把“×”看作“÷”“+”看作“-”,把“93”寫成“63”,把“100”當成“10”等。
2.注意力不持久。小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易被無關因素吸引而出現“分心”現象。因此如果要求他們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力分配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時,往往顧此失彼。如單獨口算“5+6”或“11-3”等口算題,大部分學生都能算準確,而把兩題合起來時,算5+6-3,學生往往忘記前兩位相加的和而造成錯誤。
3.急于求成。由于小學生年齡特點,往往表現出好奇心強并容易產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口算時都希望很快算出結果。當數目小、算式簡單時,易產生“輕敵”思想;而當數目大、計算復雜時,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進而養成題目未看清就急急寫答案、做完不檢查等不良習慣。
二、教學對策
1.加強訓練。長期的口算訓練對于學生來說容易產生厭倦情緒,而在課前、課中、課后運用一些游戲進行口算訓練,可以增強趣味性,大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1)課前提速訓練。堅持課前3分鐘口算訓練,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當然,只有在訓練形式上多出花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使學生不感到單調。訓練時可選用以下形式:
形式一:利用口算專練本。教師指定時間,讓學生在口算本上算題,學生交換改、對得數。
形式二:利用口算卡視算。指名口算,按座位順序算、小組算、橫排算、豎排算,像開火車似的一個接一個地說出得數。
形式三:做聽算練習。老師口頭念題,讓學生在算術本上寫得數。老師念完題,指定學生報得數。這種練習形式難度較大,需要學生認真聽,積極地思考,迅速地計算,耳、腦、手、口并用。課前訓練不但為學新知作好鋪墊,且把視算和聽算相互結合起來,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學生口算的興趣,使他們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
(2)課中同步訓練。一般來說,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他們的成績和學習信心成正比例關系。針對這一點,教師在新授課時利用兒歌可訓練學生的快速思維能力。如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時,利用學生喜歡的兒歌幫助學生記憶10的組成:“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蓖瑫r圍繞本節課教學內容進行同步訓練,能口算的要口算,并組織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如“奪紅旗爭第一”、“看誰又對又快”等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在鞏固練習中也要設計一定的口算題,并通過游戲方式完成。如:
a.轉陀螺,比口算。用硬紙板和火柴棒制作一個旋轉陀螺,讓學生們將陀螺倒下時所指的數字與陀螺正中的數字相加,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b.擲骰子,算加減。準備兩個骰子,同時投擲,讓學生算一算,兩個骰子上數字相加起來是多少。還可以讓學生將較大的數減去較小的數,看誰先算出正確的得數。
c.擺撲克,比能力。同桌為一組,擺撲克牌,將擺出的牌按規定的程序進行加法運算,誰算得快,擺出的牌就屬于他的了,看誰得到的牌最多。
對口令、找朋友、郵遞員送信、小猴摘桃等游戲都是學生非常樂于參與的,在練習口算時可穿插使用。這樣既可鞏固新學的內容,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3)課后即興訓練??谒阌柧毑荒芗庇谇蟪?,需要家校結合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平時家長有意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飯前、飯后,家長抽出幾分鐘的時間,與孩子進行對答式的即興口算訓練或者在與孩子外出逛街購物時,讓孩子幫助口算所用的錢數,如“花了多少”、“還剩下多少”等等。孩子在實際應用中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并且能感受到口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重視比賽。(1)每周開展“我能行”小比賽。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每周開展一次班級“口算我能行”數學口算擂臺賽,讓學生在規定的5分鐘內口算。算得最快、最準的就是當周的擂主。比賽可設不同的輪次,每輪次設5~20題。這樣的小比賽學生天天都盼著,都希望自己也當一回擂主。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在平時的課前、課中、課后的口算訓練中更加努力,實現了學生由厭學到樂學、由被動訓練到主動訓練的轉變。
(2)每月開展“我成功”大比賽。學校每月舉行一次主題為“口算我成功”的比賽活動。比賽內容由教師以年級為單位設置,比賽時間為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二早讀課中的5分鐘。每月比賽結束后評出“優秀”“良好”“達標”三個等次,并以喜報方式給家長報喜。到期末,累計獲2次以上“優”的為口算大王;獲3次“良”的為口算能手;得3次“達標”的獲口算進步獎,并邀請家長進行頒獎。
通過口算比賽,學生的口算速度大大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實踐證明,口算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突破口之一。只要我們對學生有信心,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狀態下進行口算訓練,就能很好地提高他們數學學習的興趣,達到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在數學學習中體會快樂的目標。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