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教學 信息技術 問題意識 堅強品質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A-0081-01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努力改變舊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切實做好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工作,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恰到好處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變抽象為直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強大內驅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課程需要或學生無法實施操作時,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各種生動、有趣的圖片、動畫,圖文并茂地展現給學生。如在教學《圖形的旋轉》時,可以制作并利用有運動效果的課件,將多個旋轉的現象以直觀的運動形象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不同的運動現象,根據運動的不同分類識別旋轉的位置。新穎的形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在觀察、猜想、討論、分類等一系列活動中獲得了新知識。
二、重新認識“綜合與實踐”,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問題”是“綜合與實踐”的載體,教師應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努力把握問題的本質,引導學生思考,讓他們在活動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如,五年級學生在學習了圓的知識后,我開展了“畫出美麗的圖案”的實踐活動課。活動課分四個層次:第一,通過對兩個圓形圖案的觀察,讓他們感受圓形圖案的美,激發學生制作的興趣和愿望;第二,呈現具體的步驟引導學生用畫圓的方法完成一個美麗的圖案;第三,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兩個圓形圖案的由來,并嘗試畫出其中的一個;最后讓學生自主設計并制作一個圓形圖案,在小組間交流。活動課的開展有益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嘴表述。又如,調查同年級學生課外活動的情況。這個調查比較復雜,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大課間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索:用什么數據來刻畫課外活動的情況?是采用調查和收集數據的方法嗎?接著的問題是:“可以調查哪些內容?”對此,學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對于學生提供的方法,我們可以延遲判斷,讓他們通過實際操作和充分討論,認識到不同的樣本得到的結果可能不一樣,進而組織學生深入討論:你想到了什么?能想辦法證實或反駁由這些數據得出的結論嗎?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綜合實踐題,讓學生通過學習,提高他們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并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三、讓學生體會獲取知識的艱辛,經歷成功與失敗,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
仔細觀察我們的學生,可以發現:獨生子女占90%以上,他們大多數深得家長的寵愛,有較強的好勝心,智力水平發展很不錯,但數學素養沒有齊頭并進。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和自控力。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而且還要把抗挫折教育有機融合在教學中,以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對此,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體驗知識發展的艱辛歷程;也可以在教學中設置“知識性”障礙,障礙的設置要從低到高、從小到大,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挫折和失敗,并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和同學的互助,逐步解決問題,讓他們細細品味克服困難、超越障礙后獲得成功的愉悅。這樣,經過一定的訓練,學生就能在數學活動中形成不畏艱難險阻、遇事冷靜、奮勇向前的精神。
總之,教學實踐表明,如果能精心設計數學教學活動,給學生動手的時間,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給學生探索新知的機會,那么,我們的數學課就不僅僅只傳授了知識,還讓學生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