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體育 籃球教學 游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A -0087-01
體育新課程標準指出:在1~6年級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游戲活動的作用,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筆者認為,通過游戲的方式開展籃球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進而提高教學的效果。在此,筆者談談自己的經驗。
一、利用游戲激發學習熱情
游戲是兒童的重要學習方式,在游戲中進行學習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籃球是一項趣味性很強的活動,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將籃球理論、籃球技巧等融入游戲活動中,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運球能力、保護球能力及斷球能力,幫助學生學習基本的籃球規則,筆者設計了游戲“圈中籃球對抗賽”:人數兩人,一人運球,一人盜球,運球者借助身體掩護、變向運球等方法防止球被盜,另一人設法盜球,盜球成功則轉換角色。要求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不能離開劃定的圓圈,而且要遵守相應的規則(如不能拉人,不能推人等)。又如,為了讓學生掌握籃球規則,筆者設計了融入籃球規則的“勇闖封鎖線”游戲:把學生分成龍虎兩隊,一隊為防守方,守在封鎖帶上,不能越界防守,以防住對方或斷球為目的;另一方為進攻方,從起點運球經過封鎖帶,要成功突破防守,抵達“籃下”,“扣籃”成功則得分。然后,攻防雙方轉換角色。在一定時間內,計算雙方的得分情況,得分高者為獲勝方。這樣教學,顯然比單純地講解、機械地訓練的效果要好得多,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學生邊玩邊學,教學效果顯著。
二、利用游戲教授籃球技能
技能的教授是籃球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小游戲的設置,寓技能培養于簡單的游戲活動中,改變傳統的枯燥的課堂模式,使學生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在不知不覺中實現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授運球技術。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在運球時,因為害怕球失控,所以總是用眼睛牢牢盯著球,雖然筆者多次強調了運球的動作要領,但是他們依然不由自主地盯著球。為此,筆者設計了“穿越森林”的游戲:學生一人一球,運球穿越人群。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必須一邊運球,一邊觀察身邊的情況,否則就會因撞上他人等原因而導致失敗。這樣,就逼著學生將目光從籃球上移開,轉為觀察四周、辨明方向,促使學生在游戲中自覺運用所學的運球技巧,自然地糾正了學生的錯誤運球技術動作,使學生的運球能力得到了提高。又如,教授傳球、接球技術。傳球、接球是最基本的籃球技術之一,場上球員通過傳球、接球實現有機聯系,形成有效進攻。傳球、接球不但要求個人掌握技巧,還需要進行團體協作。筆者為訓練學生的傳球、接球技術特意設計了游戲“球擊龍尾”:將學生分成甲乙兩組,在地上畫一個大圓圈。甲組學生組成“龍”。乙組學生站在圈上傳接球,每成功傳接球一次,即可擊打“龍尾”一次,打掉“龍尾”(即淘汰甲組隊伍的最后一位同學)。“龍頭”(甲組隊伍的第一位同學)可以用手破壞乙組的傳接球,以保護“龍尾”。一段時間后,甲乙組角色互換。在規定的比賽時間內,打掉“龍尾”最多的一方獲勝。這個游戲不但使學生充分地練習了傳球、接球技術,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三、利用游戲培養創新能力
在籃球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游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游戲的設計(如選定游戲方式、制定游戲規則等),師生共同努力,提高游戲的趣味性、操作性。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使游戲圍繞課堂教學的內容展開,落實規定的技能培養,確保通過游戲實現學生的基本籃球運動能力的提高。
例如,筆者設計了“接球上籃”的游戲:讓學生分組在籃下進行傳接球,接球后上籃。為了增加游戲活動的趣味性,筆者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圍繞“傳接球、上籃”這個目的,設計更有趣的玩法。有的同學提出分多種接球方式上籃,可以在正面接球、側面接球、后面吊球等。有的同學提出,可以在接球員前設一個防守人,投籃方式可以采用運一步上籃、直接上籃、急停跳投等。有的同學提出,在投籃后,還可以補充搶籃板……綜合學生們的意見后,筆者優化了原本的游戲設計。由于游戲的形式是學生自己設計的,游戲的規則也是學生自己制定的,他們參加游戲的熱情更高了,實現了對多項籃球技巧的培養。而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總之,籃球是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努力增加籃球教學的趣味性,創設多樣化的游戲情境,寓教于樂,以提高教學效果,打造高效的體育課堂。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