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小學生 英語聽力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A-0011-02
相對城市學生而言,農村小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較低。筆者深入本地26所農村學校進行聽課調研達200多節,發現我鎮小學生在英語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的整體英語聽力水平嚴重低下。(2)學生在課堂訓練中基本上能聽懂教師的英語口語,能與教師進行一些互動,卻聽不懂英語錄音帶中的英語對話。(3)學生能夠記背指定的內容(單詞、句子等),卻聽不懂相同的內容。(4)小學高年級學生對聽英語長句子或短文感覺非常吃力,往往只能聽明白其中一半左右的內容。(5)由于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不高,致使其平時不敢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談和表達。結合上述問題,筆者嘗試對影響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
一、影響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因素
1.地域因素。我鎮離城區有幾十公里,小學生一般僅在英語課堂上使用英語,在課外基本上沒有使用英語的機會。在校園外,學生的周圍很少有人甚至沒有人說英語,甚至還有學生因說英語而被他人譏笑。農村學生的物質條件往往沒有城市學生的好,很多學生的家中沒有收錄機、英語磁帶等英語學習輔助用品,學生難以在家自行練習英語聽力。課外練習的缺失致使學生的英語聽力得不到強化和鞏固,而更可怕的是學生習慣了在課外不說英語,致使其英語能力難以提高。另外,在現行的小學英語課本中,中外文化存在很大差異,城鄉區別也很明顯,主要體現在飲食、節日習俗、生活習慣、娛樂等方面。農村學生對英語國家缺少了解,習慣用農村土話(壯族方言)的邏輯思維去判斷所聽內容,容易產生聽力理解方面的問題。
2.課時因素。筆者調查發現,不少農村小學對英語學科不夠重視,近一半的本地小學每周僅安排兩節英語課,而且大多安排在下午授課。學生本身英語基礎不好,加上課時量不夠,學習效果不佳,鞏固訓練不足,導致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不高。
3.師資因素。師資力量不足也是影響我鎮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重要原因。2010年以前,由于英語教師的缺乏,導致幾個村小(教學點)的三年級、四年級無法開設英語課。到目前為止,專職英語教師還沒有真正落實到位,英語科任教師多是語文教師或數學教師兼任。曾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新英語教師到學校報到,發現學校條件比較艱苦,隨即辭職。很多在職英語教師沒有系統學習過英語知識,沒有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鏈,其英語發音不規范,進行語法知識教學的效果也不理想……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高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往往會導致不少學生“看得懂而聽不懂”。
4.情感因素。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他們往往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不把學習和現實生活相聯系,認為那是以后的事情。剛接觸英語的學生,特別是三年級學生,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和學習任務的增多,難免會出現心理迷茫的狀態。而教師未能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實現學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學習心理過渡,使其意識到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重要性。
二、提高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對策
1.開足課時,從源頭上保證英語學習的時間。語言學習(特別是聽力訓練)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純正的、大量的語言輸入是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重要環節。各學校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上級部門關于課時安排的相關文件,從源頭上保證英語學習的時間。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力量進行檢查,確保英語課開足課時。
2.加強師資培訓,從根本上確保英語教學效果。在短時間內大量引進英語專業的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是不現實的事情。筆者認為,加強師資培訓,提高現有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以保障英語教學效果,是一條不錯的出路。應該做到:一是充分發揮縣(區)級教師進修學校的輻射作用,加強教師培訓;二是充分發揮縣(區)教育研究室的職能,組織英語教師進行專題研討,加強“送教下鄉”的力度,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三是加強對英語教師教學質量的監控,學校領導、教導處應對英語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監控。
3.合理使用“容錯原則”,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英語的習慣和興趣。小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起步階段,大多喜歡說英語,但是往往容易“說錯”或是“說不完整”,而且有不少學生沒有耐心去“聽”。這時候,教師要合理使用“容錯原則”,即允許學生出錯。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聽英語的習慣,特別是聽純正的英語的習慣。教師一是要注意運用課堂評價、課堂教學環節動靜轉換等方法及時調整教學,使得學生愛聽樂說。二是狠抓小學生的英語聽音能力和辨音能力的提高。我鎮地處壯族方言區,很多學生存在發音不準或發音困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如果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有限,應盡量用錄音機代替。要確保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說英語的習慣,為進一步學習英語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4.有意識地滲透英語國家的相關文化知識。英語和漢語(壯話)是截然不同的語言,東西方社會文化差異大,主要表現在語言表達習慣、生活習慣、傳統節日等方面。在進行英語聽力訓練時,學生往往用熟悉的思維習慣去判斷,容易導致出現聽力理解方面的錯誤。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相關文化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5.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用英語組織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要最大限度地用英語進行教學。剛開始時,可以進行一個月左右的訓練,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相關的英語教學用語,可通過手勢、表情、動作等來幫助學生理解。日久天長,學生會逐漸適應教師用英語進行教學,進而促使其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
6.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使學生在英語語言環境下進行強化練習和不斷模仿,拓寬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一是在教室中粘貼單詞卡。二是建立英語閱讀書柜,放置適合學生閱讀的英語讀本。三是開設英語沙龍,定期組織相關活動。四是充分利用學校張貼的標語、名言警句等,在其上用英文進行標識,讓學生與英語為伴。五是開設英語廣播站,根據教學進度,播放相關內容,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六是用英語歌曲代替上課鈴和下課鈴。
總之,要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多措并舉,使之掌握一定的聽力技巧,進而形成能力。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