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師 評價語言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A-0014-02
課堂教學評價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語言、思維作出瞬間的、即興的、即時的、即地的一種語言評價。評價是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和提高服務的。學習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全過程,學生評價也應該是全程的。教師在語文教學評價中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獲取知識的過程,更要關注到他們在語言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樣才能及時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和語言表達中所遇到的問題,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
形成性評價使用得當,將有利于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進程,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益。如何恰當有效地使用課堂教學的評價語言,讓學生樂學善學呢?可以從如下四方面入手。
一、肯定性評價,激發學生的熱情
我校地處農村,一些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理解得不夠透徹,對于新的教育理論還是一知半解,由于條件的限制,很多老師還是原來的一套老教法。筆者曾經去聽過不少老師的課,有些課從頭到尾很少有甚至沒有一句鼓勵性的、引導性的評價,學生被動跟隨著老師的思路,有種被牽著走的感覺。還有的老師已經有了評價的意識,但是評價方式過于簡單、乏味,尤其是低年級,很多老師無一例外就是“表揚他,頂呱呱”,“棒棒,你真棒”,“你太有才了”,然后就是整齊劃一的掌聲。這樣的鼓勵總讓人覺得抽象含糊,又夸張。而且次數多了,學生沒有積極性,鼓掌也顯得懶散了,更不要說認真地思考,激起思想的火花了。因此,我們給學生的評價必須是真實的、真心的、具體的,讓評價語言具有生命的活力。
例如,當第一個學生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可以說:“說得真好,還有補充嗎?”當學生補充時,教師又補充評價說:“謝謝你的補充。”當學生的補充有新意時,教師則豎起大拇指:“你真會思考。”評價應該以肯定、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二、引導性評價,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
作為教師,當發現學生理解上有困難時,應該及時抓住學生思維上的障礙或誤區,因勢利導,使他們在教師的啟發下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如有的學生表達時,由于基礎不牢或緊張一時語塞、說錯了,教師可以說:“別急,再想想,你一定會說得好的。”
例如,筆者在上《小鹿的減法》一文時,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想對小鹿或獐子說些什么?這是拓展題訓練,目的是讓學生深入了解小鹿的堅持不懈,希望獐子做什么都不要半途而廢,對文本的理解有一個升華,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許多學生回答都很順利,可有位學生每次小手都舉得高高的,當給他回答時卻半天沒有發言,筆者便走到他旁邊。
師:沒事,你想到什么就說什么,老師很愿意傾聽你的發言。
生:獐子……獐子……你應該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放棄,不能……不能……
師:大膽地說,老師相信你能行!
生(小聲地說):不能怕苦怕累。
師:那你怕苦怕累嗎?
生:有時候怕,有時候不怕。
師:從現在開始你要像小鹿一樣——
生(馬上接著說):不怕苦不怕累。
師:真有志氣,把這句話再響亮地說一次!
生(信心滿滿大聲說):我從現在開始要像小鹿一樣不怕苦不怕累。
師:你好聰明啊。
可見,教師這樣的引導、評價和鼓勵,有利于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對所有的學生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使學生能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期待性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教學中,總會遇到學生的失誤或不足,有的老師不注意細節,沒有用積極的評價語言去保護學生的自尊,或不作評價,這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是不可取的。
例如,一位年輕教師上課時發現平時不敢回答問題的一位女學生突然舉起了手,老師高興地讓她發言,可是這位學生在站起來后,一緊張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來。老師很是失望而著急地說:“請坐下。誰來回答這個問題?”雖然課堂沒有體現什么不當的地方,但相信這個學生以后不再有膽量舉手回答問題了。其實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這樣處理:“你能主動回答問題,非常好。盡管這一次沒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然后在今后的提問中,再鼓勵這個學生大膽發言,相信不但保護了這位學生的自尊心,也會有機會使這個學生成功地回答問題,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某種良好行為出現以后,如能及時得到相應的認可,就會產生某種心理的滿足,形成愉悅的心境,并使同類行為向更高層次的需要作出積極努力。“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因此,我們在學生的發展和成長中,要正確看待學生的失誤和不足,要運用恰當的期待性評價,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四、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倡導積極的鼓勵性評價,當學生在學習中確實表現出創新、獨到之處時,可以用微笑的表情、贊許的眼神等鼓勵他。“教師要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使師生間能夠平等對話。”在這里,“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是師生間平等對話的前提,“有了這種感覺,學生才敢和你無拘無束地交流,平等真誠地對話。”師生間的對話,應作為一種生命賞識,給學生成長的動力。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如“你真行”,“給他點掌聲”等。即使學生答錯了,也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善于捕捉課堂的點滴契機,給予學生肯定的、富有激情的評價。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學習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應該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尤其應注意發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正確認識學生差異是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前提,教師鼓勵性的評價語言,能培養學生的成功心理及學習的內部動力,也可以減少孩子的消極感受,增加成功的積極體驗。
總之,課堂評價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它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總結、豐富自己的評價語言,堅持用引導性、肯定性和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愉快地學習,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