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學生 自主 學習數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A-0022-01
有效學習理論告訴我們,所有有效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的學習。為改變當前數學課堂教學所出現的低效、無效的現狀,指導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尤為重要。
一、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他們“主動學”
長期以來,學生一直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許多學生已經習慣于數學學習的復制模式:上課認真聽講、認真記筆記,下課背筆記、背教輔材料、做練習。老師也自認為課講得越細,練習做得越多,學生的數學就越好。殊不知這種做法的最終結果必然會導致學生思維越來越僵化,長此以往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將蕩然無存。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培育學生熱愛數學的思想感情,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除了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計算能力,還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相信這諸多方面的培養,絕不是靠簡單的老師講、學生練的學習方式就能實現的。只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種種數學實踐活動,在自覺學習、自行探究問題的基礎上,獲取系統化的知識,進而才能得到諸方面的發展。要想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首先要從改變教師自身的觀念入手,及時更新教學方法及手段。在教學中還要時時刻刻注意向學生滲透自我發展意識的教育,要讓學生明白學習不只是為了考試。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型、實踐型的人才,是知識與能力兼備的人才。作為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以便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樂于學”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事情的心理傾向。興趣的濃淡、心情的好壞,產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截然不同。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最大動力。”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成為教學中的一項任務。
1.精心制作課件,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的特點,或創設情景,或設置懸念,在課堂伊始就要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進入自主學習狀態。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備課,充分利用在網上搜索的大量相關知識,精心制作成課件。上課時,逼真絢麗的圖片和生動的介紹,可以讓所有同學在不知不覺中便主動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去。
2.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師生關系和愉悅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產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機,從而使學習成為一種高效的、自覺的活動。教學中老師應走下神圣的講臺,參與學生的學習,以學習中的伙伴、無話不談的朋友、親切睿智的引領者的身份與學生面對面,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親切感和極大的信任感。情感是催化劑。在課堂上,老師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幾句簡單的鼓勵話語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促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自覺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讓他們“會學習”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什么?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雖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教師教會學生掌握自學方法,學生才能投入到更廣闊的自主學習的天地中。
我國古人曾總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如:不動筆墨不讀書;學則須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循序漸進,舉一反三;知行結合,躬身實踐等。現在看來,這些方法完全符合課改精神,教師要善于為我所用。通過自主探究或與同學、老師合作解決問題。
四、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鼓勵學生“堅持學”
教育心理學研究業已證明,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效的肯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老師要用慧眼去發現學生點滴的學習成果,用真誠的語言去稱贊他,還需要用心去感受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態。面對那些好不容易有膽量站起來回答問題,卻又找不出任何可圈可點的學生,我們可以關注他們在情感、態度及體態等方面的亮點,給以熱情的鼓勵,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如:“說錯是正常的,老師也是會出錯的,沒關系,再說一遍”、“你讀書的聲音真洪亮,值得大家學習”……充滿感情的話語會讓學生心頭涌起暖流,學生也就堅定了繼續學習的信心。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直至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當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就感”并不代表老師無視錯誤,滿堂叫好。面對學生思考問題時發生的“偏差”現象,就需要教師通過明確的、有針對性的評價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情感走向正道。
“播種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只要我們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觀念與行為,積極探索,堅持實踐,讓學生“學會學習”“成為終身發展的人”將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的數學課堂也將變得更加高效。(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