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課堂 激活 個性
思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A-0023-01
教育的重要使命就在于尊重學生的個體特點,創設條件,促進學生的個體優勢得到發展。這就要求數學課堂具有鮮活的生命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心靈、升華學生的智慧、張揚學生的個性。
一、營造氛圍,促進個性發展
有人說,教育好比傳統的農業。那么我就要說,學生就是種子,需要教師為他們提供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適當的肥料、新鮮的空氣和溫暖的陽光。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教材的內容,創造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一個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從而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與良好個性的發展。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課始,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10個同學在操場上,做往圓柱體簍子里投沙包游戲,這些同學應該怎樣排列,才能讓他們離簍子一樣遠呢?問題一出,學生個個激情飛揚,議論紛紛,到底應該怎樣排列呢?我趁機指出:學習了《圓的認識》后,答案就將揭曉。一節課下來,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簡直是教學合一。
二、多感官參與,全面展現自我
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地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只有手腦并用,多感官參與,才能充分發揮大腦左右半球的協同作用,使思維活動效率提高。例如,教學“植樹問題”時,課始,我先示范一節手指操,然后讓學生學做手指操。接著我問:剛才在做手指操的過程中,我發現每位小朋友都有一雙靈巧的手,你知道嗎?在咱們的小手中還藏著數學知識呢,你想了解它嗎?請你們把左手五指并著并且舉起,慢慢地將五指張開、并攏,再張開,數一數,五指張開后有幾個空隙?(4個)。想象:假設將小手換成小樹,那五棵小樹之間有幾個空隙?(4個)。教師利用學生自己的手指和兩手指之間空隙,把“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數-1”這一結論,“形象”化了,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整節課中,學生都能牢牢抓住這個要點,學得輕松而有效。
三、放飛思維,享受平等權利
實踐證明,學生的思維在安全狀態下最活躍、最積極,學生的個性也最易得到發展。
1.放飛思維,促進學生的互動交流。
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不再拘束,可以各抒己見了,說對說錯也沒關系。這樣不僅能充分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長處,讓學生天生好問、好表現的個性得以發揮,而且課堂的信息量大,思維的空間也大,師生在互動中交流,一人一個思想,就匯成了許多的思想。
2.放飛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傾訴、觀察、辨別的能力會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例如,教學“6的認識”時,課始,我說:“同學們,不要小看我手中這6根小棒,用它可以擺出一些圖案,你能用你手中的6根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案嗎?”伴隨著“能”的回答聲,學生們你做你的,我擺我的。有的擺成了字:白、只、平、元、田;有的擺成了符號:>、=、<;有的列成了式子:1+1=;有的搭成了梯子;有的建成了自己喜歡的小屋;有的設計成美麗的蝴蝶結和電視機;有的繪出了雪花和小草……,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四、尊重學生,品味成功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用多把尺子設法“量”出每個學生的長處,用放大鏡放大每個學生的優點。為此,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學生的“美”的眼睛,認真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留意學生某個方面的亮點、長處,發揮他們的優勢,從而促進他們持續健康的發展。例如,我們班有一位學生叫小林,她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但她積極好學,于是我就用:“你一定行!老師相信你!”“你說得很好!”等帶有豐富情感的語言鼓勵她。對別的學生也效此方法,讓學生張揚了個性,使大多數學生都能自由、和諧地發展。
總之,要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生命力,是每一位教師的愿望和夢想。我們要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數學課堂上得以凸顯。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