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主學習 能力 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A-0029-02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獨立、自主地去研究學習對象,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一定的能力,并且能夠很好地運用這些知識與能力的學習方式與過程。簡單地說,自主學習就是要求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學會學習的能力已經成為現代社會高素質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之一。實際上,這可以歸結為我國古代所提出的一種授業觀念,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們的傳統教學方法太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學生沒有培養起自己的學習方法,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是學校教育至關重要的內容。
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也開始摸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與方法。他們注意到,在知識不斷快速更新的時代,無論學生如何聰明,如果不啟迪其心智,不開發其自主學習的潛能,他們都無法在學校里接受終身受用的教育。小學生正處于發育時期,不僅可塑性強,而且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在此期間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會影響其一生的思維與行事方式。因此,作為一線的教師,應該把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多方面同時入手,培養學生可以獨立于教師和課堂之外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靈活多樣地創造環境,使學生有興趣主動參與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主動參與到課本學習中來,是教師們必須解決的第一個問題。課堂上教師應使用最佳的教學藝術,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創造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積極營造平等、民主、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減輕學生學習上的負擔,使學習成為一種樂趣,使學生的自主性得以發揮,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有些課文比較枯燥,引入時要創設生動活躍的氣氛,例如《她是我的朋友》,有老師這樣設計。
師:孩子們,朋友之情是最美好的,常常令我們感動,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友情的詩歌。(配樂)
師:友情是鮮花,令人欣賞。
生:友情是美酒,使人陶醉。
師:友情是希望,讓人奮發。
生:友情是動力,催人前進。
師:友情是陽光,讓心靈共同成長!
生:友情是春雨,讓微笑競相綻放!
合:友情是一曲甜蜜的旋律,是一份溫馨的美麗,是一個燦爛的春天。
氣氛出來了,下面的課上起來就輕松了,為學生自主投入學習做好鋪墊。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設計問題要適當,太難的問題要逐步由淺入深,讓學生不要一看到問題就覺得難,打擊了積極性。例如教學《一夜的工作》,一開始讀完課文就問:周總理是個怎么樣的人?這樣肯定是不行的,現在的學生對周總理的認識并不深刻。我們不妨在進入主題之前先講幾個關于周總理的小故事,讓學生們在另一個側面來了解他的偉大之處,之后再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進一步解讀,從字里行間慢慢地去感受周總理的偉大。
二、交流是自主學習的推進器
自主學習要求與他人有交流,只有相互交流,學生們才會在思想碰撞中得到感悟和經驗。要讓學生大膽一點,同時教師也要寬容,學生大膽就會有錯誤,教師應該給予理解、鼓勵和引導,這樣才可以給學生勇氣。如果出現學生理解不到位的情況,教師想辦法解決問題。
例如在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環節,有時會出現小組探討不出什么問題、匯報時混亂、學生抓不住問題的重點、有些學生不參與等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數教師都遇到過。一位教師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時,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理解阮恒表情、動作的句子及他復雜的內心活動,體會品質。學生在合作學習后匯報,并沒有抓住阮恒先是(啜泣),接著(嗚咽),然后(哭泣),最后(抽泣)這些詞語的變化來體會阮恒的品質,如果老師直接把結果灌輸給學生,那么學生合作自主學習的機會就被扼殺了。教師可以換一下問題的提法: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找的這幾句話。這四句話都有一個詞來描寫阮恒的哭?你能找出來嗎?(出示:啜泣 嗚咽 哭泣 抽泣)這四個詞都是描寫哭的,在這幾個詞語中你發現了什么?這樣學生討論很激烈,匯報時氣氛更熱烈,能把表現阮恒表情、動作及他復雜的內心活動的句子說得非常到位。這樣,就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探討中把握了整篇文章的主線。我們應把這一方法應用到其他文章的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
三、課外準備是關鍵
“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己發現、探究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這說明發現與探究對于學習來說,是多么的重要。現在很多課文的內容是學生所不熟悉的,例如,沒有去過桂林的學生不了解桂林的山水。怎么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好的表現呢?讓學生在網上、在圖書中查詢,或咨詢家長等,有了初步的認識后,在課堂上就容易理解,就能展現自己了。同時,在網上找資料,在圖書里找資料,詢問他人,這都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這樣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家庭作業,而不是老是讓學生寫教師布置的課后練習。
例如,寫動物的作文,由于除了個別學生家里養有動物,其他學生根本就沒有接觸過動物,這樣布置作業是很不成功的。可以這樣安排:首先布置學生在家,在課外查找自己喜歡的動物的資料,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這個過程給學生三天到一周的時間,然后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收獲,最后才指導寫作。再指導時學生的發言很踴躍,能很詳細地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外貌、習性、特點。
其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很多,教師要交給學生方法,給予學生鼓勵與動力。比如成立學習小組,讓小組與小組進行比賽,這就是動力,讓學生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讓小組合作完成某項學習任務,這些都是課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有的教師堅持要學生自己預習課文,并對預習情況檢查很嚴格,很到位,經常讓學生展示自己預習的成果,經過幾年的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沒有這樣做的其他班同學要強得多,因為課前預習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過程。所以,課外有意識地布置一些精心設計的作業、活動,讓學生帶著問題在相關資料中尋找答案,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甚至課堂上很多能力沒有辦法培養的,課外都可以彌補。
當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師要勤于摸索和實踐各種教學方法。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