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思維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A-0035-01
教學如花,小學數學的教學亦如花。尤其是課改之后,我們的數學課堂活躍生動,學生發言踴躍積極,甚至爭先恐后,有些課堂還會上得非常熱鬧,大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景象。然而,“熱鬧”的形式之下,我卻產生了深深的憂慮:這美麗的教學之花能結出與之相匹配的美麗果實嗎?課堂教學是為了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收獲豐碩的知識果實。事實上,經過教學,我們的學生優秀的更加優秀,而一大批學生的學習情況卻并不是很令人滿意。因為他們在獨立完成作業及考試中出現了與課堂的踴躍、積極完全不同的情形,即課堂上感覺他們思維敏捷,回答問題也基本正確,可是作業及考卷上卻常漏洞百出。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研究與實踐,我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并總結出了一些改變這種現狀的方法,希望能與同仁共同探討。
一、加強知識的系統性,提高思維的嚴密性
要訓練思維能力,就要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小學生思考問題有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表現在思考問題時,有時思之無路,束手無策;有時思不擇路,急于求成。而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不應該因為面對的教學對象年齡小而忽視了思維訓練的重要性。學生出現作業、考試效果不理想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思維的連續性、嚴密性達不到要求。而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培養與訓練。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中的三角形面積時,可以先讓學生對過去所學的混合運算、長方形及平行四邊形面積知識進行回顧與梳理。因為許多學生不會做或者做錯題的原因就在于其基本的運算能力不強、對三角形的認識不清楚、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清楚、思維不夠嚴密等,而綜合性較強的題目對學生知識的系統性、思維的嚴密性要求很高。比如下面這道題:
如圖1所示,大正方形的邊長是10,E是中點,求陰影部分的面積。
這道題如果直接按照三角形面積公式計算很麻煩,但是如果通過補形法把圖1補成圖2的樣子,就需要具備較強的識圖補圖能力、混合運算的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所以,在思維方面的培養與訓練,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非常重要。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內容,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認識負數》之后安排的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旨在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回憶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而這個活動為學習三角形面積做了充分的準備,對學生思維的系統性與完整性也會起到很好的培養與訓練作用。教師應有意將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作為常規化的教學內容,通過設計競答、填畫知識和樹形圖比賽等符合小學生身心特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之中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系統化、框架化,讓其準確、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夯實數學基礎,進而培養及訓練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楊振寧是中西合璧的名教授,中國傳統的教育模式讓他具有扎實的基礎,西方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又訓練了他活躍的思維,讓他具備動手實踐的能力。我們應該借鑒成功的經驗,從小抓起,不能耽誤我們的孩子。
二、重視知識的完整性,提高思維的連貫性
處在小學階段的孩子形象思維能力強,活潑好動,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喜歡生動有趣且“熱鬧”的課堂模式,所以他們對于課堂討論、發言的熱情很高,回答問題的正確率也較高。從表面看來,他們似乎都學會了。事實上,學生是在教師及其他學生的思路引導之下進行的,一些學生的思維只是在某一個片斷上表現敏捷、判斷準確。所以,集體性的課堂學習形式無法準確地知道每一個學生思考問題的具體過程,更無法保證每一個學生個性化思維的完整性能得到有效的訓練。
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之中,我們應該有意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加強對學生“環環相扣”的思維過程的訓練,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提高動手做題的能力。首先,應該讓新課改形勢下的課堂在我們的精心策劃下有序、有效地進行,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只在乎熱鬧的形式,盡最大努力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課堂知識的學習中、課堂思維的進展中;其次,可以設計學生喜歡的活動或從學生易錯題中篩選具有代表性的題目進行有目的的練習,甚至可以讓學生說出思考問題的全過程,針對重要的知識點,可以通過作業或小測試的方式讓學生反復做,以提高學生做題的熟練程度,提高做題的準確率。(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