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生 習作水平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A-0044-02
目前,學生習作水平并不容樂觀,還是存在學生害怕寫作文,老師害怕上作文指導課的問題。許多語文老師弄不清語文閱讀教學和習作指導的關系,在教學實踐中,沒能很好地把語文閱讀和習作緊密結合起來;語文老師對年段作文目標不明確,隨意提高習作標準;部分語文老師忽視習作的講評;語文基礎訓練作業量太大,剝奪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
針對種種現狀,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轉變習作指導的觀念,把習作教學融入語文閱讀、語文實踐活動中去,才能提高習作教學的實效性,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一、習作要讀寫結合
“多數語文老師不知道教語文是用來做什么的,盡往不切實際的地方瞎鉆研。他們不懂得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進行閱讀和寫作技能的訓練。”反思我國這幾年全國的語文閱讀賽課,能體現讀寫結合的教案并不多見,而在上課過程中能實現讀寫結合的課例少之又少。許多教師上閱讀課仍停留在對文本的理解和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上。有些教師為了體現讀寫結合,往往在最后幾分鐘才讓學生動筆,最后只能由于時間關系,匆匆展示幾篇優秀學生的習作,就下課了。這樣的教學,只能使學生習作兩極分化更嚴重。
筆者聽過孔雪瑩老師上的《二十八個史諾比》這節課,既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又很好地體現了讀寫結合。以下是該堂課的教學實錄。
孔老師在閱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表示感情的詞語和感嘆詞后,讓學生當堂動筆做練習。
師:老師送你們幾個感情寶典(唉、呀、哇、啊……)讓我們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當你看到二十八個史諾比時,會想到什么?心情怎樣?當你看到二十八個漢堡時,又會怎么想?
學生活動:拿出老師課前發的卡片,按卡片上的要求寫感受。有的學生寫收到史諾比的感受,有的寫吃漢堡的感受(用時三分鐘)。三分鐘后,分別讓學生上臺念出自己的句子,不管寫得如何,都讓學生說出自己寫的句子并上臺貼出自己的寫話卡。
這個環節教師足足用了十五分鐘,雖然費時感覺長了些,但班上有三十多位同學得到了展示,這正好體現了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孩子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的課改理念。
師:昨天上飛機時,因為下雨,我弄濕了幾張卡片,沒有辦法拿給你們?,F在請同學幫幫老師,把這幾張的內容寫一寫,好嗎?(老師別出心裁,故意為學生創設習作情境,激起學生極大的習作興趣。)
學生活動:再給孩子三分鐘,讓學生寫日記(這次習作訓練目標提高了,要求寫一段話)。之后,再請幾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文章。
一節語文閱讀課進行了兩次習作訓練,第一次只要求學生寫幾句話,甚至一句話,這是面向全體學生。第二次讓學生寫一段話,訓練上體現了難度的螺旋上升,照顧了優秀的學生。
這種讀寫結合的訓練恰恰體現了學生“我要寫”的習作目標。反思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有多少節課能這樣真正落實讀寫結合呢?“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老師教得好,學生才會寫得好?!绷曌鹘虒W不僅僅要上好八個語文園地的作文指導課,還應該貫穿于整冊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只有這樣,學生的習作水平才會提高。
二、不要拔高年段習作目標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訓練的要求,各年級要有所側重。即各年級有各自的要求。落實各年級的重點要求,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年段過關”。在目前的情況下,落實好各階段的訓練要求,顯得更為重要。如低年級的詞句訓練,要求說話、寫話語句通順。中段要加強段的訓練,抓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通過語言進行思維訓練。高年級則要求有中心、有重點,并達到全面要求。在教學中,要把握好低中高這三個階段各自的重點要求,集中力量搞好重點要求的訓練。當然,這三個階段也是相互聯系、互相促進、互相轉化的。但必須明確,落實各年級重點要求是關鍵。
然而在現實的習作教學中,不少語文老師總是拔高習作目標,有的老師希望所有學生都能像班上優秀生一樣寫出生動優美的文章,有的老師強調作文的字數,忽略作文的質量。于是出現了一些學生的作文字數很多,但仔細看下去,文章結構混亂,語句重復的毛病暴露無遺。試想,作為評卷的老師面對兩種文章,一種文章是字數合格,布局合理,語句通順,另一種文章字數超多,但語句不通順,結構松散,哪一篇文章評分更高些?文章不是越長越好,因此,教師一定不要操之過急,提高要求,導致學生不明重點,無所適從。
三、重視習作評講課
好作文是改出來的。一直以來,許多語文老師重視了作文指導課,但忽略了作文講評課。許多老師的作文講評課一般是以下環節:讀范文——病文分析——學生互改——學生自改。但按這樣的環節上習作講評課,大部分學生興趣不大。
因此,筆者建議加上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為“榜上有名”,每次批閱學生作文草稿,老師都要做個有心人,把寫得好的學生名單記下來,講評前先點名表揚。表揚的面要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表揚:①作文題目有新意的表揚,可讓學生站起來響亮讀出自己的作文題。②文章開頭能點題,或者首尾呼應的表揚。③文段中有某句話寫得優美、生動或風趣、幽默的都值得展示。④題材或構思新穎的表揚。⑤字數有突破的要表揚。⑥書寫有進步的要表揚。這樣一來,“榜上有名”的人數就會很多。第二個環節是“片段欣賞”,由于時間關系,佳作欣賞是有限的,一節課時間最多能欣賞三、四篇。但除了佳作之外,許多同學的作文中也有可圈可點之處,雖然也許從整體上看,有的作文不是特別好,但一段或幾句乃至某一個詞特別精彩,都可以進入我們的“片段欣賞”。這一環節老師不必害怕花時間,有時一次展示、一個表揚,會讓孩子終身難忘,甚至從此愛上習作。只要老師們持之以恒,不僅可以持續激發學生習作的熱情,而且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賞析作文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習作水平。
四、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為了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我們語文老師也花了不少心思,開展了諸如閱讀卡片,寫讀書心得,摘抄好詞好句,好書推薦會等活動。但學生閱讀現狀仍令人擔憂,一個班真正愛讀書的人并不多,能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的更少。許多孩子課外時間大多被作業、興趣班、電視、電腦占據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擠出一些課內時間,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讓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文學作品。
例如,筆者在班上開展了“師生共讀一本書”的活動。以前,為了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筆者曾規定每天下午2:40分回教室,提前十分鐘進行朗讀。大部分學生遵守了老師的約定,但仍有少數學生并不樂意。筆者為了引導孩子課外閱讀,進行了改革,把原來提前十分鐘朗讀,變為提前十分鐘“師生共讀一本書”,書名《100個智慧故事》,由老師讀故事給學生聽。此外,一個學?;蛘咭粋€班級應該建立圖書角,校級或班級文化建設應為孩子營造一種濃濃的讀書氛圍,每學期開展讀書活動。這樣的校園一定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也一定能培養出不怕寫作文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