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英語 有效教學活動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A -0057-02
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是順利達成課堂教學目標的保障。當前,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度關注教學活動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忽視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看似熱鬧的課堂實質上收效甚微。筆者嘗試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如何開展有效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
一、緊密圍繞目標,凸顯實效
課堂教學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教學目標如同指南針,引領著課堂教學的方向。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和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應圍繞教學目標,將語言目標與活動設計相結合,讓語言活動凸顯語言教學目標,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案例】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時,某教師設計了以下活動,引導學生對“be going to”句型進行練習:
T:Boys and girls,the weekend is com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S1:I?m going to see a Beijing opera.
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
end?
S2:I?m going to go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
T:We have many plans for the weekend.Please take out the paper,draw your plan for the weekend,and tell your friend what you are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學生花了很長的時間進行繪畫,而沒有足夠的時間用“be going to”句型談論周末計劃。)
【案例分析】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設計教學活動,更要圍繞課堂教學目標,運用多種手段,促使學生積極運用目標語。在上述教學案例中,課堂有一半的時間幾乎成了美術課,從表面上看課堂活動豐富多彩,但是學生并沒能牢固掌握“be going to”句型。為了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繪畫環節應該取消,建議教師設計豐富的對話操練環節(如同桌對話、上講臺表演對話等),使學生扎實地掌握本課的重點語言知識。
可見,如果教學活動脫離了教學目標,再好的教學活動也對英語課堂教學無益,甚至會變成干擾。教學目標引領課堂教學,教學活動的選擇必須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在設計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善于將教學活動和語言訓練相結合,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發展語言綜合能力的樂園。
二、逐步推進,注重層次
教學活動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逐步推進和展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梳理教學活動,所設計的活動應由易及難、由控及放,各層次的活動螺旋上升,從而逐步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案例】教學《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5A Unit 9 Shapes,教師設計了以下教學活動:
1.A guessing game
T:Boys and girls,you did a good job!Let?s play a game.What shape is missing?
2.Listen and do
T:Now let?s listen and do.Draw a cir-cle…
3.Touch and guess
T:Good, there are many things in the bag.Can you touch and guess?
(學生摸物品猜形狀。)
4.Find and say
T:Look, there?re many shapes in our life.The English book is a rectangle.The ruler is a triangle.Can you find any other shapes?
(學生討論教室中的各種物品的形狀。)
【案例分析】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每一個活動都能圍繞課堂教學目標來展開,但是這些活動都屬于同一層次,都局限于對詞匯的鞏固,缺少梯度。如果教師稍微調整一下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將英語教學活動和語言訓練相結合,教學效果會更好。如:教師可以通過“Do and say”環節引導學生邊說邊迅速識記,然后通過“Touch and guess”環節引導學生運用句型“What shape is it?It?s…”進行問答,最后可以用“Find and say”環節引導學生以“Our classroom”為題進行書面表達。
可見,教師在設計多個操練活動時不僅要考慮活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更要考慮活動的層次性,應遵循循序漸進、由理解到運用、由輸入到輸出的原則。
三、還原語言的交際功能,融會貫通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要注重從日常生活出發,將書本中的抽象語言知識還原于生活實際,設計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案例】教學《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6A Unit 6 Holidays,某教師主要用提問來組織教學活動。
T: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se holidays.What are they?
(學生們一起朗讀節日名稱和有關節日的詞匯。)
T:When?s Spring Festival?
S1:It?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T: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Spring Festival?
S1:They eat a lot of delicious food.
…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節日進行反復問答,鞏固詞匯和句型。)
【案例分析】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一直在機械地提問,學生一直跟著教師的問題,問到哪兒學到哪兒。教師所設計的活動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單一的練習形式使學生感到疲勞、厭倦,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阻礙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的發展,而且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后續的英語學習的興趣。建議教師適當改變活動形式,如讓學生調查同學們最喜歡的節日,調查在某個節日中人們會開展什么活動,調查學生參與過哪些節日活動……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進行語言操練。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本課語言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為學生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提高英語課堂效率。
可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理解和運用語言。
總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注重教學活動的目標性、梯度性和交際性,切實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