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小學數學 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9A-0061-01
數學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一項“基礎工程”。然而,從時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現狀來看,其教學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有:教師在概念課的教學中,雖然也借助感性材料作為輔助教學的腳手架,但是大部分教師采用這一腳手架的根本目的僅僅是為了引出概念,對于概念本身所蘊藏著的本質內涵并沒有進一步加以思考。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之中,學生主體參與體驗的時間不夠充足,使得很多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只停留在知識的表層,很難將思維的觸角伸向概念的縱深處。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提升概念教學的有效性?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有效創設教學情境,豐富概念感性認知
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概念本身又比較抽象、枯燥。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出發,以他們的生活現實和已有生活經驗為教學基點,精心選擇,創設教學情境,為實現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埋好伏筆。如,在執教《中位數和眾數》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觀看姚明在美國參加籃球比賽的一段視頻。視頻中,一位美國女生看了姚明之后感嘆不已:“哇塞,原來中國人是世界上最高的人。”接著我組織學生就這位美國女生的感概談一談自己的想法。由此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姚明的身高是中國人身高中的一個極端數據,這個數據只能代表他自己,而不能代表中國人的身高。能代表中國人身高的應該選用平均數比較合理。接著,我又領著學生暢想未來:再過10年,我們大家應該都大學畢業了,那時候如果有這樣兩家公司(甲公司現有員工11人,人均月工資4000元;乙公司現有員工11人,人均月工資3500元。)招聘人才,你打算選擇哪一家公司應聘呢?經過一番討論,大家逐漸明晰:在選擇時,我們應該查看兩公司高層領導和普通員工月工資的具體信息,如果高層領導的工資很高,即使人均月工資比較高,也不能說明該公司普通員工的工資也高。因此,當人員工資中出現了極端數據時,如果只看平均數不能說明哪個公司的職員工資高。相比而言,綜合觀察每一位員工的工資才是最明智的舉措。
二、充分參與實踐探究,親歷概念形成過程
心理學家皮亞杰也曾說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思維和動作的聯系,思維就很難得到發展。”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多地給予學生“探究概念形成過程”的時間和空間,豐富他們對所學概念的感性認識,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深化對概念的理性認識。如,在教學面積單位平方分米時,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1平方分米的大小以及它與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而是以小組為單位給學生提供了一些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讓學生在面積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中擺一擺、數一數,再想一想、說一說,以逐步達到明晰1平方分米大小的目標。接著我又組織學生畫一畫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估一估數學書封面、課桌面的面積等活動,有效地幫助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1平方分米的實際大小,有效形成了清晰的知識表象,同時也實現了概念學習上的認知飛躍。
三、精心選擇鞏固習題,認識概念本質內涵
鞏固習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并掌握概念的本質內涵,完善概念的知識建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概念的核心要義精心設計,選擇最為合理、恰當的習題讓學生進行練習,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數的整除》一課時,為了檢測學生對整除意義的掌握情況,我設計了如下對比題:1.下列一組數哪些能被2整除:3,4,2,6,9,16。2.下列一組數哪些能被2除盡:1,4,5,6,8.4,9,
15。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不僅明白了整除和除盡的區別,更進一步鞏固了對數的整除的本質內涵(整除指的是整數除以整數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而除盡對被除數、除數以及商均沒有這樣的要求,它的商可以是整數或者小數。)的理解。
總之,追尋有效是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宗旨。為了更好、更快地實現這一宗旨,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教材、把準學生現有學情,精心設計教學預案,不僅要在“怎么教”上下功夫,更需要在“教什么”上多加思考。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