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通用技術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著很多困境。首先,《通用技術》作為一門新課程,教師的知識儲備面臨考驗,可供借鑒的經驗和可利用的課程資源不多,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也相對落后。同時,這門課程也得不到學校和學生的重視,被當作可有可無的課程。面對這些困境,教師要加強主觀努力,想出對策。一是要加強學習,提升自身專業素養;二是要積極開發利用校本課程資源;三是要轉變教學理念,倡導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四是要轉變教學方式,精選設計教學環節。
關鍵詞: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困境;對策
浙江省實施新的課程改革方案后,通用技術課程走進了課堂,
也成為第三批錄取高校的學生的高考必考科目。因為這是一門新的高中課程,很多教師聽從學校工作安排的需要,放棄了自己原來的專業,改行任教通用技術學科。盡管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學校的教學硬件設施不斷完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仍然受到一定因素的干擾,面臨著一些困境。作為一位通用技術課程的
專業教師,筆者對此進行了認真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走出困境的
對策。
一、困境:無需諱言的客觀事實
1.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
高中通用技術是一門嶄新的課程,在它走進學校課堂之前,任
何學校都沒有專業的任課教師。現在的通用技術任課教師,幾乎都是其他專業轉行而來。因為是“半路出家”,所以課程專業知識都很薄弱,基本都是一邊教學生一邊自己學習。同時,因為是新的課程,可供教師利用的課程資源和可以借鑒的教學經驗也不多。
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制約著教師的發展,也極大地考驗著教師的教學能力。
2.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落后
受時代觀念與專業知識的局限,通用技術教學還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學科本位、教師中心主義傾向,課堂中,教師是主宰,是權威。通用技術是一門對動手能力和生活觀察能力要求很高的課程,但是,不少教師不能真正地落實三維目標,授課過程中照本宣科,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夠,教學中缺乏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這種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悖于新課程理念,制約著學科的發展和學生能力的提高。
3.課程資源有限,開發意識薄弱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注重實際操作,注重人與物的互動,對學生的創造潛能和實踐能力要求較高。這樣的課程理念,決定了僅以教材和學校有限的場地、器材作為課程資源,無法滿足教學需要,也無法實現課程目標和課程理念。但是,通用技術是一門新興課程,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非常有限。同時,在傳統的課程與教學中,學校都是采用統一的教材教參,教學過程也是統一的內容、統一的教學進度、統一的考試,課程資源大多是國家和地方規定好的、是現成的,并不需要教師去開發課程、創造課程,教師只用考慮如何把這些內容教好,因此,教師也就很難養成課程資源的開發意識,更談不上去開發、利用周圍的課程資源。受傳統因素影響,我校教師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普遍薄弱,仍然按照習慣的教學思路和模式,僅僅關注教材這一傳統的課程資源,認為把教材上的內容都給學生講授完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周圍大量鮮活的資源進入不了他的視野,難以成為新課程實施的有機組成部分。
4.學校領導、學生及家長都不夠重視
浙江省實施新的高考方案后,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僅僅是第三批錄取院校的高考科目,第一批和第二批并不計算這門科目的高考分數,這就直接導致了學校領導、學生及家長都不夠重視通用技術學科,把它當成可有可無的科目。學校在資金投入、設備設施配置、活動場地、教師業績考核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視。大多數學生都志在考第一、二批院校,不愿意在這門學科上多花時間,不少學生干脆放棄這門科目的學習。學校領導、學生及家長的冷落,是通用技術教師面臨的又一困境。
二、對策:走出困境的必然之舉
1.加強學習,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專業理論基礎薄弱,生活常識缺乏,有限的知識常常讓通用技術的專職教師在教學中面臨尷尬。要改變這種局面,唯有加強學習,努力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教師要多讀專業書籍,多觀察生活實際,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多和同行交流,不斷分析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要多分析學情,關注學生的發展,豐富學生的視野,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學生的參與效果來反觀自己的教學效果。
2.加強備課組合作,開發利用校本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新課程改革提出來的一個核心概念,在國家頒布的各學科課程標準中都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組成部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實施意見》明確指出:“通用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也是普通高中的重要任務,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和許多條件較差的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面對課程資源不足的現實,教師要改變觀念,提高課程開發意識,和備課組同行一起,根據學校實際,積極投入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去。
3.轉變教學理念,倡導多元化的學習方式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實際的操作、注重人與物的互動。這樣的課程特點,更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倡導多元化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激勵學生全員參與到教學中來,同時對每一個教學環節更要全程跟蹤、全程參與,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倡學生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習主體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方式的不同。如:在教材《技術與設計》中“發現與明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現實生活中身邊的人的需求以及愿望的調查,發現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教師此時可要求學生針對具體情況判斷自己或者是合作小組是否能解決提出的技術問題,并指導學生嘗試列出設計要求。學生通過親歷技術學習過程以及自主生成的設計方案,提高了自身的技術素養。教師要尊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學習方式的多元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
4.轉變教學方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高中通用技術是一門與生活密切聯系的課程,也是一門對動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不創新教學方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必然會使課堂變得乏味,學生也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
(1)情境導入,激發探究欲望
盡管《通用技術》課程是技術類課程,不像文科類課程那樣會在情節上引人入勝,但是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導入足以讓學生不自覺地產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教師精心設計導入環節,讓學生能夠很快地在導入環節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如:在“技術活動是多種知識的綜合運用”的教學導入中,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兩款不同鼠標的技術原理,帶動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情境當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選擇多媒體視頻導入或者其他導入方式。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才會更加期待學習本課知識。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有很多種方式,但是小組合作學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目標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通過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既懂得了如何才能更好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小組合作能力,還能通過小組合作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在具體的任務中呈現出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激發了學習的熱情,較容易地掌握了基本的技術、技能。
總之,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中,盡管面臨著一些教學困境,但教師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自身的學習,切實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深入領會新課改精神,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一定可以變不利為有利,走出困境,在通用技術教學這片嶄新的領域,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郭兆良,蔣輝.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專用教室設計與裝備[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7(9).
[2]朱永文.精彩的通用技術課堂需要教學機智[J].硅谷,2008(14).
[3]陳顯盈,尤愛惠.基于STS教育的通用技術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2).
(作者單位 浙江省天臺蒼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