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的自身特點,同時還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強
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現實情景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因此,課標教材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作了很大調整,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一、解決問題與計算教學的有機結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只有體現這一精神學生才能感受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是必須的,才
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本來就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1.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20以內的退位減法”“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材呈現給學生的是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經歷通過觀察獲取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為以后的學習做好情感上和思維上的準備。
2.不教學成人思考出來的解題思路
教師在給學生提供充分感性材料的基礎上,讓學生憑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策略解決問題,體現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前,教材逐步滲透“誰比誰多幾”和“誰比誰少幾”。教材中用“一一對應”的形式直觀地讓學生說出“桃比梨多幾個”和“梨比桃少幾個”。在教學例題“小雪比小磊多得幾朵紅花”“小磊比小雪少得幾朵紅花”時,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就會想到“把兩個人的紅花排一排”的方法,進而發現在排好的花片中,“一一對應”最后剩下4朵紅花,于是建立數學模型12-8=4,把現實問題抽象成計算問題,體現解決問題與計算教學的有機結合。
3.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做一做”和練習中,用圖畫、對話、表格等形式安排了一定數量的題目,而其中許多題目需要學生從反映生活實際的畫面中收集信息,組合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到這就是在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做作業,逐步培養學生整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培養。
二、在“綜合與實踐”活動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數學課程的教學就是使學生通過學習,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了解生活,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與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標教材每冊均安排了兩次“綜合與實踐”活動。如五年級上冊,在“量一量 找規律”的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測量、統計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動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整個活動共分為四個部分:自制實驗工具—收集實驗數據—整理分析數據—根據統計結果歸納推理。不僅使學生經歷從收集實驗數據、整理分析數據、制成統計圖表到根據統計結果推理事物之間內在本質聯系的全過程,而且促使學生進一步體驗運用所學知識探究未知事物的
樂趣。
三、數學生活化——讓生活走進數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課標教材在學生學習內容的選擇上正是遵循著這一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出發,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數學化,并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人民幣的簡單計算”例8的教學中,教材以小朋友購物為背景,已知購皮球的錢數6元,付出的錢數10元,計算應找回的錢數。教材引用了學生熟悉的場景,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數學變得生動、有趣,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精心選擇教學內容
1.注重所選素材的現實性和趣味性
讓學生體驗到解決的問題是周圍環境中的,是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是他們能夠接受的或感興趣的。如:教材中編排從圖書館借書、到商店里買東西、課外活動、手工制作、比身高、拍照片、集郵、澆水、跳繩等。同時教材還以地球、火星、水星繞地球轉動,嬰兒、兒童、成人骨頭的塊數,降水量等有趣的材料吸引學生,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科學知識。
2.素材呈現形式豐富多樣
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不可能都以文字形式出現,也不可能都由他人整理后出現,而是由學生從活生生的場面或情景中,多途徑、多方位地獲取。如:一年級下冊第58頁的例題,“原來有185本書放在書架上”,學生看圖才能發現“上午借出36本”和“下午借出52本”,“還剩多少本”是學生收集信息后想到的問題。
3.注重素材的開放性
首先,各種信息的呈現往往是雜亂的、多元的,需要學生邊收集邊整理,有條理地組織起來便于選擇使用。其次,往往有信息多余或信息不足,有時一連串的問題要選用相關信息分別解決,有
時只有條件,不直接提出問題。
總之,新教材中安排了許多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及價值,逐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一設計理念,促進了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作者單位 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