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科作為其他一切學科學習的基礎,在推進素質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不斷地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創新嘗試,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新課改;中學;語文課堂;創新
只有在語文課堂上不斷進行創新嘗試和探索,才能不斷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素質,進而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下面我們就來做具體的研究和探討。
一、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師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要著重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師要注意傳授給學生一些創新思維的方法,比如,指導學生合理恰當運用“分析、綜合、比較”等方法,增強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此外,在指導學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從資料中產生疑問、尋找信息,把握好發問、思考的方向,積極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之理解能力、認識能力更趨深化;二是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獨立思考,為此教師在問題設置方面要遵循層次性和針對性的原則,調動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此外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要適時加以啟發和引導,幫助學生開拓思路。
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是課堂的權威和知識的化身,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局面,師生之間嚴重缺乏互動和交流。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造成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較差,還有可能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必須要加以改善。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和主體,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尊重學生的思想和感受。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向學生提供學習的機
會,幫助學生建構語文知識體系,取得較為豐富的學習經驗。
三、教師要注意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個性
教師要注意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個性,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基礎,由于學生在性格、氣質、個性等各個方面都不同,因此形成彼此存有差異的個性。為此,教師在語文授課的過程中,要注意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比如,針對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個性又趨內斂的學生,教師要經常予以鼓勵和表揚,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和敢于在課堂上表達的勇氣,針對學習優秀但容易驕傲的學生,教師要適時給予他們一定的壓力,使他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等。此外在課堂發言或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切忌隨意否定學生的想法和觀念,要以鼓勵和引導為主,尊重學生的思想。
四、教師要注意改革教學方法
要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就要切實做好兩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師要注意營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是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班級氛圍的前提和基礎,為此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具備足夠的耐心和親切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敢于在教師面前表達自身的真實想法。此外,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一定不要采取硬灌的方式,要注意方式方法,讓學生各抒己見,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敢于大膽提問和發言,敢于對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發表自己的看法。除此之外,語文教師也要積極進行探索和研究,大力營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氛圍。
總之,要實現中學語文課堂的創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并非一蹴而就的,為此教師要作出積極努力,在實踐中注意總結和探索,切實為實現語文課堂的創新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秀美.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現代語文:理論研究版,2009(3).
[2]倪朝峰.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學習的策略[J].中學教育, 2009(5).
[3]王從華.試析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創新策略[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7(4).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遜克縣邊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