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實際認知規律,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體育課堂實施分層教學是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身體狀況和學習能力的差異,設計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方案的教學策略。筆者認為,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的設定都要體現層次性,不同身體素質和訓練基礎的學生肯定只適用于自己的訓練方案和評價標準,而非傳統教學中不顧羸弱,集體“喂養”的機械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是以每一個學生為發展單位制訂方案,它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各個認知層次的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營造出一種愉快而輕松的課堂氛圍,進而大大提升課堂效率,完成新課改賦予我們的使命。分層教學也彰顯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它從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挖掘學生蘊藏的內在潛能,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認識并體會到自己優秀的一面,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學習和練習的熱情。
一、量力而行,分而治之
因為學生分別成長于不同的家庭背景,而人和人之間本身就存在著身體素質狀況和接收能力的客觀差異,所以我們在教學實際中必須正視差異,并及時針對差異進行分析和總結,設定有針對性的差異型教學方案。分層教學,體現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道理,承認并重視差異,然后及時針對差異量身打造教學方案,可以有效保障體育教學呈分層遞進的趨勢,同時也便于學生發現哪里有待提升,然后有目的地進行自我完善,實現進步和跨越。體育分層教學還是我們開展創造性健康教學理念的體現,教學實踐中我們先根據教學大綱設定一個總體的教學目標,在講解完理論知識以后,我們再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組建層次內學習小組,然后設計小組內的細化教學目標。
譬如,在教學“韻律健美操”時,我們可以如此設定三維教學目標:為了鍛煉健康體魄,塑造良好身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終身運動的良好鍛煉習慣,設定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組合動作中的5~9個拍節。韻律健美操講究的就是協調感和節奏感,其中教學難點是訓練學生熟練掌握動作路線。課堂實踐中,我們可以先針對所有學生解說每一節韻律操的注意事項和練習特點,熱身后,我們就可以參照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和基礎熟練度進行分組,將協調性強、節奏感好的學生分為一組;將基礎薄弱的學生另分一組。兩組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訓練強度:第一組要求熟練掌握9節操的學習;第二組要求詳細完成5節操的學習
即可。
如此設定分層教學,可以優化資源配置,不至于阻礙基礎好的學生發展,也不至于使基礎薄弱者被遠遠甩下,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果實,始終保持訓練的積極狀態。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積極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幫助他們涉獵健身知識,形成健康體魄,養成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
二、“二馬同槽”,利于幫帶
訓練是體育教學的靈魂。身體狀況和基礎層次不同的學生在體育訓練強度上也需要有所區分。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就應該積極考慮每位學生的實際接收能力和身體狀況,預設好針對具體差異的應對策略,保證教學過程和效果能面向每位同學。
比如,在指導學生進行田徑訓練時,首先一視同仁地引導學生學習田徑運動的理論知識和常識,掌握最基本的蹲踞式起跑要領,掌握沖刺和加速的技巧。在做完準備熱身活動后,我們先給學生率先演示和示范,然后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優勢互補搭配幾個學習小組。將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進行統籌搭配,以便讓基礎好的學生來幫扶基礎稍差的學生開展中度技巧學習和技能訓練。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實際訓練標準和安全注意事項及其技巧性的要求,比如臀部需要高于肩部等,展開反復訓練,分
開記錄學生的成績。根據掌握技術的實際情況,適當統籌安排學生的考核標準。這樣以幫帶輔可以幫學生縮小差異,避免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提高。
另外,我們還要針對個人實際情況進行個別輔導。當然,如果是學生普遍都存在的問題,我們集體給學生講解和演示就可以
了,如果是少數學生存在的問題,就必須進行個別輔導,如此才不至于盲目占用其他人的練習時間,提高課堂利用率。
三、分類評價,鼓勵發展
課堂結束之前或者一節訓練結束后,我們要及時對學生的實際訓練成果進行鼓勵性的科學評價,當然教師的評價不能偏激,不能只看到某生的優點或者某生的不足,一味地批評和一味地鼓勵都是不可取的。體育教學中,我們應該全面地參照同學們的表現,從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分階段地進行比較和判斷。諸如:①體能方面,通過測試比較,看其耐力、柔韌性、力量、靈敏性、協調性等是否比以前有所提高。②理論與技能方面。通過大家對體育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科學的鍛煉方法,體育運用技能和戰術知識等方面一一指出大家的優點和不足,讓大家明確自己的訓練方向。③學習態度與情感表現方面,通過小組合作練習,互幫互助,激發學習興趣,充滿自信,并獲得對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交往與合作精神等。對學生取得的成績要及時進行評價,并多使用褒獎的語言,切忌打擊挖苦。
以上是筆者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對分層教學的理解和認識。其實每個學習科目都存在個體差異,體育教學因為受身體狀況的制約,差異性會更明顯一些。這就要求我們在一線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身體狀況和基礎技能接收能力,并設計有針對性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案,從承認差異到彌補差異,到個別輔導共同提高,這樣才符合新課標賦予我們的教學精神。
(作者單位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青陽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