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每一位智力健全的孩子在合適的教育下,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作家、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健將、社會學家,它揭示了人類差異存在的普遍性,認為只要重視多種智能的開發,每個正常人的各種智能都能達到相當高的發展水平。這給我們的教育教學以諸多啟示。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的啟示和實踐,筆者認為優化當前思想品德教學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創設多元智能的教學情境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提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這與教育學理論所倡導的教學應創造性地運用多種方法、手段及途徑,達到教學的最優化是息息相通的,同時也與新課標的要求相一致。這要求我們的教學不能再拘泥于說教灌輸,而應采取與學生的身心特點、生活學習實際相適應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或教學手段。我們尤其要重視課堂教學中仿真性學習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較好地激發智能、豐富體驗、引發感悟、發展人格。
二、設計體現各種智能組合的作業形式
加德納認為,智能是指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為自己所屬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創造和服務的能力。這種能力實際上是多種智能的組合。這就啟示我們: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應重視設計多元智能組合的作業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各種智能,發展他們的各種能力,達到深化道德認知、培養道德情感的目的。在課堂上可以這樣做,在課外同樣可以這樣做。如教學《愛護公用設施》一文,可讓每位學生分小組互相說說自己愛護公共設施的事例,并邊說邊做一些行為動作(其中就開發了語言文字、數學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自我認知等多種智能);也可以針對不同智能優勢的學生,設計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完成的作業:讓有身體優勢的同學上講臺表演,讓有語言文字智能優勢的同學上講臺舉例。這樣使他們在合作中開發多種智能,實現同學間的智能優勢互補,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學實效。
三、建立利于智能發展的多元評價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必須從多元的角度進行。因為評價的目的不是評比,而是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智能的發展。思想品德課的評價不是為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社會發展作出終結性評價,而僅是為了獲得思想品德教學信息的反饋,用以改進教學,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評價除了應注重多元性,根據具體情況和具體需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評價方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獨特的智能組合,促進自我認知智能的發展之外,還要注重學習過程性,強調對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評估,重視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學生在活動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探索、思考、創意等。另外,思想品德課的評價要關注學生整體、全面的發展,即要注重整體性。重視從學生原有的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這樣既可強化學生在思想品德教學活動中所獲得的各種成功體驗,又使他們明確不足和努力方向,促進自我認知智能的發展。
應該說,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是豐富而深邃的,實踐中只有不斷研究探索,融會貫通加以運用,我們的教育教學才能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
(作者單位 江西省寧都縣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