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習慣。課外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鞏固學生在課內所學過的字詞和讀寫知識。課外閱讀只要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語文學習當中,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需求,就會使其變得豐富鮮活。但是,如何才能讓學生享受閱讀,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呢?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地點有兩個:學校和家庭,二者要緊密配合。在學校,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配合管理員為學生做好借書工作,便于學生定期借到書籍,使圖書館更好地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服務。學校可開設一些閱讀課,把圖書館中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提供給學生。班級可采取一些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學生推薦讀物。如朗讀長篇作品的某些精彩章節,介紹某些作品的梗概,讓課外閱讀開展得好的學生談談自己的讀書收獲,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在家里,教師應與家長密切聯系,要求家長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和環境。如家長身體力行,平時多擠出點時間看看書報,以良好的行為影響孩子。在孩子經常活動的地方,如房間、客廳等地的桌椅上放一些書報,讓孩子伸手可得,隨時可看。休息日家長可陪孩子去逛逛書店,支持孩子買一些兒童文學作品。有了這樣的氛圍,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必定會提高。
二、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教師在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同時,還必須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有效的指導,引導學生閱讀語言文字優美的書籍報刊。
1.激發興趣
對學生來說,興趣是課外閱讀的第一原動力。對于初涉書海的孩子來說,兒童閱讀的書籍內容應該是簡單化、適合孩子口頭表達的趣味短文,也可以是供學生相互談論的簡單故事。
2.拓展途徑
我們在引導學生正確選擇課外讀物時,要指導學生廣泛地閱讀少兒讀物,這樣才能實現厚積薄發的目的。當然,課外也并非只有讀書一種途徑,它應該是一個以書籍為中心,包括了聽(如故事錄音帶)、說(如演講故事)、讀(如分角色朗讀)、寫(如片段小練筆)、看(如有益的電視節目)等完整的讀書系統。
3.選擇讀物
選擇課外讀物,必須注意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不能一刀切。選擇課外讀物更應該注意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我們可以推薦《十萬個為什么》《窗邊的小豆豆》《安徒生童話》等有知識性、趣味性和文學性的少兒讀物,這都是孩子們愛讀的書,諸
如《上下五千年》《愛我中華》等有思想性的書也可以推薦給學生
閱讀。
三、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結合
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也是擴展課內閱讀的好方法。為了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事實證明,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及其內容與課內理解課文有密切的關系,前者對后者的影響往往直接而且明顯。凡是課外閱讀多的學生,知識較豐富,分析、概括能力強,對課文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而那些除了課文以外什么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閱讀能力較差。因此,很有必要緊密配合課內閱讀開展課外閱讀,將課內和課外溝通起來,以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
四、課外閱讀與作文教學配合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則是閱讀的延伸,即學生對閱讀所學知識的運用。閱讀的數量影響著一個人的寫作水平。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想要提高寫作能力,閱讀切不可忽視。為了使課外閱讀更好地為作文服務,教師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的同時,要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學生將自己閱讀時的感受、心得、評價等記錄下來。多閱讀,勤練筆,讀寫結合,日積月累,學生的整體語文水平一定會提高。
總之,我們只有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課外閱讀才可能成為學生生命的一部分,課外閱讀才是鮮活的,富有個性的。我們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在尊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導,讓學生的課外閱讀長久地保持鮮活,并且使之成為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韜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