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理念深入課堂,互動教學成為時尚。語文課堂提問要目的明確、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如:抓課堂提問、抓總起句提問、抓主要線索提問、抓關鍵詞提問、抓過渡句提問、抓總結句提問等。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提問,抓住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總設疑,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課堂提問;藝術性;精心設計
新理念深入課堂,互動教學成為時尚。語文課堂提問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有計劃地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鉆研、思考并能作出正確解答的一種教學手段,是聯系教師、教材、學生三者的樞紐。那么,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精心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
一、抓課題提問
課文題目是課文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多年的課堂教學中,我喜歡抓住課文題目來向學生提問,因為“問題”是教學的起點,是吸引學生進入課堂的關鍵。抓住課題提問,有利于學生打開思維,使學生的思維不游離于文章主題之外,全
面把握文章的主旨。一次成功的教學,我認為不是老師讓學生帶著句號、帶著答案走出教室,而是讓學生帶著成功的喜悅(感嘆號)與新的渴望走出課堂。
我在執教《金色的魚鉤》一課時,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學生問:“這魚鉤是什么做的?”“作者為什么說這是金色的呢?”“跟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學生一口氣提出了7個問題,這么多問題,教師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一一解答,根據課文內容,只要抓住支撐性問題,即:“為什么說這是金色的魚鉤”就可以了,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所以,上課時,我就抓住這個統領全文的問題,讓學生找到文章的最后一段點明主題的部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從平常生活中挖掘出了美的礦藏。我們在品讀和情感的濡染中,為一種美麗的情懷而激動,心里彌漫著幽雅的茉莉花馨香。平淡生活有詩意,于細微處見真情。
二、抓總起句提問
總起句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話中,可以概括這篇文章或這段話的思想,一般出現在文章或一段話的首句。
《詹天佑》中“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句話出現在文章的開頭,亦是文章的靈魂。所以,我在教《詹天佑》時,抓住這個中心句提出問題:“為什么詹天佑被稱為我國杰出的工程師?”“他的杰出體現在哪?”“他的愛國又體現在哪?”文章的字里行間,所選擇的材料都是表現詹天佑的“杰出”及“愛國”的。文章所選擇的三個材料在表現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時各有側重。“杰出”就在于他不但有強烈的愛國心,而且有出眾的才能。杰出中也包含著強烈的愛國心。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領會作者之所以這樣選擇材料之后,才能體會到這第一句話的妙處。
三、抓主要線索提問
提問,要沿著文章的思路,抓住主要人物、主要線索及主要特征提出關鍵性的問題,并能從一個問題引申到另一個問題,使每個問題成為整個鏈條里的一環。例如:小語第八冊《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寫的是飛機由于安裝了雷達,夜航時能暢通無阻,從而徹底解決了飛機夜航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而雷達的發明又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文章的主要線索是:蝙蝠的啟示→3次試
驗→揭開秘密→制成雷達。課堂教學時,我沿著文章的思路,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來分析課文:開篇提問:這篇課文的題目是《蝙蝠和雷達》,蝙蝠和雷達有什么聯系呢?問而不答,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在師生共同學習中設計若干個小問題:這篇課文先提了一個什么問題?這個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呢?(啟示)科學家是怎樣弄清楚這個問題的?(3次實驗)飛機在夜間為什么能安全飛行?(制成雷達)這些問題的總體設計,抓住了文章的主要線索,牽動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沒有提問的一堂課是毫無生機的一堂課,提問缺乏藝術性同樣是失敗的一堂課。課堂提問要明確目的,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抓住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句,總設疑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響水縣小尖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