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學生作文普遍存在寫作水平不高,甚至“談文色變”、“胡編亂造”、“東拼西湊”、“改頭換面”等現象。難道作文真的有那么難寫嗎?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談何寫作,談何創新?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實踐證明,凡是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是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厚積薄發,從而品嘗到寫作成功的喜悅。
守舊的作文教學為學生熟悉,教法陳腐,作文無新意等等,都會造成學生的拒絕,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此路不通,教師應機智地轉換指導方法,尋找合理的道路。獨辟蹊徑,引導學生產生新的追求,在選材、立意、布局、謀篇等方面進行創新。用創新的眼光來看我們的世界,用創新的思維來寫我們的世界。對此,我深有體會,要談如何讓學生學會創新,我認為我最有發言權。在這個學期我發現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從以前的“要我寫”,變成“我要寫”,那就是鼓勵學生在學完一篇課文后寫“小作文”。“小作文”形式活躍,不拘一格,字數不限。沒想到學生卻非常的喜歡,最后愛上了寫作,其實這個時候是學生發自內心地想寫,也就可以稱得上“創作”了。
在學完《〈詩經〉三首》后,我就讓學生試著寫讀后感,我擬訂了三個小標題供學生參考:①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②“氓”是個什么樣的人;③把《靜女》改寫成小故事。可以發揮想象,力求有所創新,字數不限。這樣一來,學生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躍躍欲試。有學生以《〈靜女〉新傳》《“靜女”的初戀》《〈靜女〉現代版》《指縫中的戀情》等為標題,非常有創意;還有學生以話劇的形式編排出來,很有創新意識。在學完《孔雀東南飛》后,同學們被故事中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所感動,在課后我出了幾個作文題供學生參考:①男生寫《假如我是焦仲卿》;②女生寫《假如我是劉蘭芝》;③如何看待焦劉的愛情悲劇。學生對這種作文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寫作中,也不能隨便去“異想天開”,畢竟寫作是富有創造性的一件事,我們的作文教學應摒棄陳舊的模式,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一、構思立意要新,入題的角度要巧妙
有人形象地說,所謂構思巧妙,就是要讓讀者有這樣的一種感覺:虧他想得出!也就是說,他能想到別人難以想到的東西,他的構思體現的是一種藝術。在應試作文中,獨辟蹊徑的構思總能令閱卷者耳目一新。即使題材很普遍,構思上也必須縱橫捭闔,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切忌平鋪直敘。但是,要做到構思新穎,并不是容易的事,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了。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進行求異性作文訓練方面著手。
二、材料要新
材料新,并不是說只有那些別人不知道的材料才叫新,使用別人的材料要別出心裁,找到新視角,寫出新意義。同是一個雞蛋,可以使達·芬奇成為世界一流的大藝術家,而在著名的加拿大攝影家帕特森眼里,則成了他指導學生進行攝影訓練的一個獨特的道具,并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然,一般學生很少具備這樣的能力,那么怎么樣才能做到材料新呢?我認為要做到最基本的兩點:一是讓學生立足實踐,培養敏銳的觀察力;二是多閱讀,擴大知識面。除了要養成多觀察的好習慣,我們還要加強知識的積累。我們要引導學生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開辟“第二課堂”,拓寬閱讀視野。
三、語言要新
要善于運用修辭手法,語句有意蘊,意境要深遠,遣詞造句要有個性特點。既有文章的含蓄深遠,也有作者的文化修養、知識積累和生活思考。在《故都的秋》這篇課文中,作者說:“秋不是名花,也不是名酒。”這段文字,語言豐富多彩,把自然的美兼收并蓄,又能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由此可以看出作者駕馭語言的高強以及對這個世界無比欣賞的情趣。讓人感覺生活在如此美麗的世界上,就已經滿足了,語言的感染力之強,不能不叫人拍案叫絕。
另外,教師在平時也要多加觀察學生的每一次作文,要從中發現好的句子,要細心呵護學生作文中美麗的“語絲”。比如:有個女學生寫了一篇《指縫中的戀情》,她的開頭部分是這樣的:“一次見面,一次婚約,一輪四季,一輛馬車。《衛風·氓》中的女子就跟著那個男子走了。但她不知道這是一場悲劇”;“一壺清茶,一桌淡飯,一輪明月,但此時那個女子卻是一腔哀愁”。多么富有詩意,她的結尾同樣精彩:是該走的時候了,走吧走吧,離開那狠心的負心人,離開這段悲慘的戀情,打好行裝,馬上出發。渡過浩蕩的淇水,獨自回到家鄉,在回家的路上悲吟一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
參考文獻:
[1]李嘉曾.創造的魅力.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陳龍安.創造性思維與教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周渫,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4]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發展學生智力的一些探索.工人出版社,1981.
(作者單位 江西省貴溪市貴溪實驗中學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