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產物,是時代的進步,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它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從多媒體的優勢及應該注意的問題兩個方面論述,提出了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
動性。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傳統教學;生物學科
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多媒體教學手段正以一種特別的優勢走進校園、走進課堂,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在生物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形象化、微觀的事物宏觀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培養創新能力,這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我們也不能把多媒體看做是無與倫比的教學模式,從而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要根據學生實際,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效率。
本文從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具有的優點和應該注意的問題兩方面,對多媒體教學手段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的優勢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積極主動、愉快地學習,就能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發展他們的求知欲有極強的作用。教師可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工具使教學內容以直觀、生動的形象呈現于學生面前,從而變難為易,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學習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物質的跨膜運輸”這一節時,跨膜運輸的三種方式的特點,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形式播放,然后讓學生總結歸納,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形象直觀演示,突破教學重難點
生物學是研究物質變化和生命規律的科學,是非常抽象的,而通過多媒體課件來模擬這些現象和過程,化不可見為可見、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使學生在接受信息時首先有一種嚴謹務實的感覺,配之以精煉的講解,重難點就會因勢利導,得以突破,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有多個知識點,既有在細胞核內的轉錄,也有在細胞質內核糖體上的翻譯,利用動畫不僅可以形象地向學生演示這一連續變化的過程,而且有利于學生對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如核與質、DNA與RNA、RNA與氨基酸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與吸收,從而使難于理解的重點、難點,變得具體生動、清楚易懂。
3.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彌補傳統教育缺陷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停地講,學生不停地寫和記,常耽誤了聽課,不能專心于課堂內容的理解,因而教學效率低。現在,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了教育信息傳播的“時”“空”界限,使信息傳遞的范圍更廣、速度更快、地域更遠,可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加強學生的理解,教學效果更好。
4.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進行實驗模擬,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生物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實驗可能會受到條件的限制,無法完成。這時,借助計算機將實驗過程做成動畫或視頻,通過演示,不僅可以起到示范操作的效果,同時學生可以觀察到有序規范的實驗操作,得到清晰的實驗現象。特別是用計算機模擬錯誤性操作,或模擬一些危險實驗和現象不太明顯的實驗,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擁有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諸多好處,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多媒體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把多媒體高高至上,喧賓奪主,束縛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不能因為多媒體的使用而忽略了傳統的教學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最終目的在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以提供多種刺激信號(圖、文、聲、動畫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然而,很多教師從頭至尾都用多媒體。殊不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盡管傳統教學手段有很多弊端,卻有著很多可取之處,比如:傳統課堂能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的舉止,喜怒哀樂,無不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就連一個眼神也能與學生進行無聲的感情交流。這是事先做好的課件難以勝任的。
2.不能因為多媒體的介入而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教學中,經驗豐富的教師會靈活應對各種問題,善于及時抓住學生思想中的火花注意因勢利導,有時會得到備課時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多媒體教學不同,教學程序是預先設計好的,并制作到課件中,“意外”是沒有設計進去的。有的教師擔心課講不完,就一味地按自己課前預定的計劃進行,不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時間一長,學生將越來越多地依賴多媒體,自身卻懶于思考、懶于探索,體會不到思考的樂趣,思維也得不到真正的發展。所以對于部分用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教學內容,教師要適當控制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使用范圍、使用時間,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3.不能因為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將課件制作的太過花哨
多媒體教學確實可以從多個感官來刺激學生,運用圖、文、聲、像等多種形式來展示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展示的內容。有些教師覺得,一堂多媒體課如果沒有幾張甚至十幾張精美的圖片的演示就不能稱之為“多媒體”,結果在備課時把精力都放在了課件的修飾上,每一頁幻燈片都有不同的背景,而作為背景的圖片又過于復雜,色彩太濃烈;也有的注重幻燈片的切換方式和使用各種不同的聲音,這些雖然能引來學生的喝彩聲,但學生喝的是課件制作的花哨、頁面的精美、教師電腦操作的技術!這樣一來,授課內容卻被沖淡不少,重點難點也就不是很明顯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制作課件時要始終把教學目的放在首位,課件不可過分渲染、沖淡主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要像課堂講授一樣,講究方法策略,體現教師的講課藝術。因此,視聽技術必須恰當,靈活運用。
總而言之,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教師要根據學科教學規律、教學目的、學生的心理特征,抓住最佳時機導入,將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整合,采取“優勢互補”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到主導與主體有機結合,知識與能力同步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向東臨.多媒體教學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3).
[2]曾婧.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認識誤區.現代教育技術,2003(3).
[3]魏星,馬家顏,陳樸.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高等教育發展研究,2007.
[4]吳敏,陳清.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及存在問題探討.繼續教育研究,2008(6).
(作者單位 江蘇省邳州市炮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