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人類特有的溝通和交流的工具,語言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重視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成為近幾年來兒童語言教育的一個共同趨勢。開展童話劇活動,有利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語言;興趣;學習對話;學習表演
我們運用童話劇這一載體讓小班幼兒在欣賞、模仿和表演童話故事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和掌握一定的語言表達技能,促進小班幼兒語言智能的發展。我園正在開展童話劇活動的課題研究工作,從活動開展到現在,同行們一起交流、討論、分析、整改,現在能夠組織幼兒表演童話劇節目了,在學校的文藝演出活動中,孩
子們表演的童話劇《老虎照鏡子》得到了大家的喜歡和認可。究竟如何在童話劇活動中激發小班幼兒語言表達的愿望?現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
一、激發幼兒表達愿望和興趣
我們在童話劇《拔蘿卜》活動的開展時,幼兒跟著老師翻閱的大書閱讀文本,觀察圖書畫面,理解故事的內容,了解劇中角色的特點。在集體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幼兒的興趣。
1.激發閱讀興趣
在閱讀前,我常常采用這樣兩種方法引起幼兒對即將閱讀的文本產生興趣:
(1)出示圖書,告訴幼兒故事的題目,請幼兒猜想故事里有誰?會發生什么事情?然后,讓幼兒帶著這些猜想走進書中,幼兒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閱讀的目的性強,比較能抓住閱讀的關鍵所在。
(2)由教師向幼兒“拋”出一個能引起關注的問題,當幼兒很想知道答案時,就請幼兒“看看書中是怎么說的”。例如:閱讀活動《拔蘿卜》,我在開始的時候出示了一個塑料板做的紅紅的大蘿卜,老爺爺準備去拔蘿卜,可是蘿卜太大了,老爺爺拔不動,老爺爺該怎么辦呢?讓幼兒猜猜會發生什么事。幼兒帶著懸念去看書,激發了他們想看書、看懂書的愿望,增強了閱讀的目的性。
2.提高幼兒對童話劇發展的想象力
小班幼兒閱讀的文本故事主題單一、鮮明突出、情節簡單,信息的包容量較小,常常不能滿足部分幼兒對故事中某一方面興趣的需要。
如閱讀活動《小兔子找太陽》實況:
故事內容:第一次小兔子說紅燈籠是太陽,媽媽說太陽在外面呢,小兔子跑到外面,看見紅紅的大蘿卜說是太陽,媽媽說太陽在天上呢,小兔子又指著天上的紅氣球說是太陽,媽媽說太陽會發光,讓人覺得溫暖,這次小兔子才找對。
幼兒閱讀:有幾個幼兒在第二次時就會學著兔媽媽說,太陽在外面的天上呢,這樣就可以讓小兔子往外面的天上找,也就不會找地上的胡蘿卜了。
我覺得這些孩子很聰明,能夠從故事中學會自我探索問題的答案。而不是局限于故事本身的情節發展。雖然有時候要求幼兒要復述故事,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應該給孩子充分的思維想象空間,不拘泥于形式。另外,還可以請幼兒回家求助爸爸媽媽,對故事進行改編和續編,提高幼兒對童話劇發展的想象力。
二、學習對話,模仿角色
1.從興趣出發,培養幼兒學習對話的能力
學習對話的目的是分析角色,理解角色語言、表情、情緒變化等。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轉移,自控能力差,所以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應該選取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具體、直觀、形象的題材,考慮從幼兒的興趣出發。
2.體驗角色帶來的樂趣,模仿角色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喜歡模仿是孩子與生俱來的特點,在童話劇《小兔子乖乖》的對話學習中,教師就運用兔媽媽和大灰狼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來引導不同的角色按順序對話。
教師:兔媽媽回來了。
幼兒:(柔和的聲音)小兔子乖乖……
教師:大灰狼來了。
幼兒:(低沉粗粗的)小兔子乖乖……
教師:小兔子們是怎么做的呢?讓孩子們覺得自己很聰明,能夠分辨兔媽媽和大灰狼的聲音,從而更好地在愉快的氛圍里學習對話。
三、學習大膽的表演
小班幼兒對表演童話劇很陌生,幼兒的表演大部分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礎上的,所以教師扮演角色的表情、語氣、語調、動作等,都需要夸張,讓孩子們易模仿、易表演。
幼兒語言發展與其他方面發展是整合一體的關系。因此幼兒語言教育必須與其他方面的教育密切結合,至少語言學習內容不再是與其他方面割裂開來的,而是將語言知識、認知知識和社會知識融合一體。
語言發展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語言作為幼兒獲取知識的載體,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童話劇主題中,需要教師為其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幼兒善于交流、善于運用,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使幼兒的語言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1.
[2]早期教育.江蘇教育報刊總社,2011-12.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07.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北橋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