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對歷史學科積極的情感,培養科學的歷史價值觀念以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另一方面,我們要讓學生在感性體驗的同時,學會理性地思考問題,增強科學思辨的能力,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與基本技能,做到透過情感的世界,洞察問題實質。情感是人們對外界刺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沒有情感參與的學習過程是枯燥乏味的,沒有情感參與的歷史學習過程一定是單薄膚淺的。
一、激發情感,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思想。他認為教學的首要條件是要讓學生有“想要學”的心理傾向,然后才能進行教學活動,教學是過程一定要給學生以某種真實的情緒體驗,讓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快樂和愉悅。情境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創設積極有效的現場氣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事實上,學習中如果能給學生精神上的滿足、思想上的解放、行動上的自由,哪怕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
我在教學中,常常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方面,精心備課,充分利用歷史故事,滿足學生樂于聽故事的欲望。比如,美國的“哥倫比亞”號航空飛機在2003年2月1日從太空返回地面的途中突然解體,機上的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我讓學生模擬機組人員和家人通話,將親情和責任進行完美地融合與演繹,用歷史事件說明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學習鄧世昌在抗擊日軍的海戰中,率領致遠號全體官兵壯烈殉國的英雄事跡時,運用影音文件進行氣氛的渲染,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動的熱淚,為祖國的屈辱歷史不平,為祖國的強大而暗下決心。在講述蘇中七戰七捷問題時,我帶領學生去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前瞻仰,緬懷烈士,參觀博物館。班超投筆從戎、魯迅棄醫從文、張自忠盡忠報國等事跡,都是激發學生報國情感,確立振興中華、富國強民的決心的重要題材。
事實證明,學習一門學科前,我們首要的任務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這門課程,然后才可以進行學科方面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科知識的傳授、學科脈絡的整理和融合。古希臘的普羅塔戈曾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現代教育要以人為本,要把人的發展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基于學生的本位來進行教學。從這個角度來看,歷史教學即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注重思辨,讓學生有科學的理性精神
高中歷史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其教學活動的目標不僅僅停留在讓學生了解歷史知識,增強學科的興趣意識上。我們要通過歷史學科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提升思維的品質,養成思辨的習慣。
比如:學習《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革命》時,我讓學生大量地閱讀相關的資料,然后讓學生談談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特點。學生經過仔細的思考,發現資本主義的發展一般都是因為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之間相互斗爭,從而出現了工人運動的潮流。
分析是以具體材料和事實為基礎的,是從思維的具體到思維的抽象。綜合,是指把事物各個部分的認識有機結合,形成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和思維。分析理解是第一位的,綜合概括是第二位的。分析和綜合是思維活動的基本形式,從感性的理解逐步過渡到理性的提升。《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養成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理交融,打造高效的歷史課堂
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比較,尊重史料的真實性是學科的重要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科學解讀歷史的過程中要本著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態度,要用事實說話,論證有據。另一方面,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們的教學活動也要充滿著生機,應彰顯出歷史學科的獨特魅力,讓學生在掌握歷史真實的過程中發揮充分的想象和創編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水平。
太平天國運動,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對滿清朝廷的武力對抗,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論述運動失敗的原因后,及時發揮學生的創造力,讓大家發揮想象,如果穿越到哪個時期,運用怎樣的策略,運動就有可能勝利?有的學生說要加強領導內部的團結,定期學習;有的說要積蓄內部的力量,不要和敵對勢力進行正面交鋒,保存自身的實力;還有的說,必須加強主要領導者的個人修養,要胸懷天下,有著長遠的眼光。
歷史教學需亦“情”亦“理”。理性的思辨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還包括對事物的情況、類別、事理等的辨別分析。要讓學生辯證認識歷史問題,從歷史的視角去審視現實問題,用歷史的經驗去預知未來問題,最終學會合理科學地解決問題。實踐說明,這一思辨的過程是艱辛的,需要我們教師用富有情感的心態去接觸歷史學科,用滿腔的熱情去解讀學科知識,喚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作者單位 江蘇省姜堰市蔣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