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實施與推廣,要求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在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提升學生的能力,在單位時間內,實現最高的學習效率。從教學實踐出發,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減負增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減負增效;優化教學;提高效率
實施新課改的主要理念就是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提高學習效率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在單位時間內,實現最高的學習效率。新課改以實施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為主要目的。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面臨著升入初中。所以優化課堂,提高學習效果,減輕學習負擔,是目前小學階段乃至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核心任務。下面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怎樣減負增效。
一、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在實施新課改以來,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特別是小學數學教學,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應有的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和形成得到重視,學習負擔得到了減輕,教學模式得到了優化。但是還有部分學校的部分教師,擔心減輕學生的負擔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減負問題上,縮手縮腳,不敢有大的改動,新課改的理念雖有深化,但沒有實際的效果。尤其是數學的學習,學生沒有大量的練習時間,怎么能提高教學質量。說提高教學質量,說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們都能接受,但是說減輕負擔,卻有一部分老師不能接受,他們認為數學學習沒有一定的負擔,難以保證教學效果,擔心減負的同時,也把學習成績減下去了。因此,雖然素質教育要求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但沒有落到實處。因此新課改的理念落實還需要繼續深化。
二、優化教學模式的措施
所謂教學過程優化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能夠認真學習新課改的理念,能夠遵循教學規律和原則,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采用了科學的教學方法,采取最佳的教學方案,優化教學結構,從而實現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
1.在引入階段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就有了內驅力。根據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喜歡趣味性強的學習方式,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辦法延長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使學生能夠在教學中保持較長時間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措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在興趣的驅使下,產生較大的學習內驅力,使學習成為一種樂趣,成為一種愉快的事。使學生的情緒高漲,求知欲增強,課堂教學活躍,寓教于樂,在愉快中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最佳教學模式。
例如:在蘇教版六年級的“數學空間與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中,我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在新課教學之前,我準備了許多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紙盒,在課堂上展示各種紙盒,讓學生認識實物,感受圖形的特征。然后利用多媒體把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展開圖展示出來,讓學生了解體積和面積等概念,從而領會圖形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生在實物和圖像的聯合視覺沖擊中,對圖形及體積的概念認識,
有了深刻的印象。
2.以學生為主體
以學生為主體是新課改的最重要的教學理念,以往老師是課堂的主宰,是課堂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學生就是課堂的聽眾,被動的知識接收器。新課改倡導的新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是體現新課改理念的實質性行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學生自悟的過程,在這個自悟的過程中,能讓學生自己學習的內容盡量讓學生自己學,不要把老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自我學習。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的智慧實現共享,同時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親自體會知識概念的形成過程,在親歷中,感受成就感和獲得知識的樂趣,這種學習方式,也能給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
如:在“一個數和分數相乘的意義”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理解、掌握一個數和分數相乘的意義。在教師進行詳細的講解之后,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明分數乘法的含義,在互相交流中,形成分數乘法的意義的圖示。形成分數乘法的知識建構。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兩條主線的結合,也就是明線和暗線的結合,明線是學生的主體學習,暗線是教師對教學環節的策劃和引導。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要做到集中和有效,不能把學生的小組討論作為教學節奏調整的手段,形成一種放羊式的情況。
三、提高效率是減輕負擔的好方法
減輕學生負擔就是要減少練習量,練習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手段,所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就要精練,把練習題的內容經典化、典型化。練習以書本上的例題為主,圍繞例題形式和內容進行練習的選擇,起到鞏固新知識的作用。圍繞知識點進行教學、進行練習題的設計,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上。陶行知說:“教學是為了不用教?!彼?,老師應該把知識學習和能力提高有機結合起來,活化和優化課堂教學。
提高學習效率和減輕學習負擔,看似矛盾,但是,真正做到高效課堂,還應該取決于老師的引導和設計。老師在教學中要轉換觀念,改變教學模式。有效的預設,完美的生成,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張興哲.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4).
[2]劉上游.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減負增效”[J].福建中小學數學,2006(5).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春江鎮安家中心
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