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愈來愈體會到網絡的好處了,每每閑著上網關注些教學或是班務管理的信息總有收獲,長此以往竟有些依賴。近日讀了重慶周老師的《“錯”也是一種教育資源》有了另樣感想: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面對紛繁的信息資源,使得教師不知如何合理取舍、有效利用。甚至許多教師忙于校外資料收集,困于網上資料選擇,而恰恰忽視了自己身邊的資源。與其舍近求遠,不如立足眼前的課堂教學資源,對其開發。
一、教師自身,最重要的課堂教學資源
在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中,教師本身是最有價值的課程資源。教師需要不斷刷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克服教學困難的同時,舍得花費大量時間,做課堂教學資源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自身就是最直接、最有影響力的課堂教學資源。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了課堂教學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與利用程度,以及發揮效益水平。教師是學生尊重、模仿的對象,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知識背景、生活閱歷、交往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教師的性格特征、思維方式、話語方式甚至一些習慣性的動作都是學生學習與效仿的課堂教學資源。
教師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傳授給學生,對學生來說是人生的財富。教師的視野牽引著學生,教師的情感感染著學生,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質量。
我們常看到,一個班級的學生寫字的風格與說話的語氣都會和班主任驚人的相似。為此,每一位教師都應當自覺地加強個人修養,提高專業化程度,提高審美品位,這才無愧于學生對自己的尊重。
在課堂教學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明晰專業化發展的目標,明確課堂教學資源意識,通過培訓與實踐提高開發運用能力,特別是要提高教師識別、捕捉、積累、利用和開發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資源的能力,通過教師自身這一最重要的課堂教學資源的突破來帶動其他課堂教學資源的優化發展。
二、把握教材特點,挖掘課堂教學資源
新課程標準教材使用已有一段時間了,在教學中我感到它處處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和鮮明的時代特征。我是小學數學老師,深切體會到注重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重要性,在題目設計上都以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系的真實事情為背景,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離不開數學。如:在講“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都是以學生獨立思考后展開討論,尋求解決方法。再將不同的方法通過比較、分析、判斷,異中求佳,拓寬了思路,培養了能力。再如:在講“統計”后,讓學生自己繪制圖片擺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再進行挪動成一幅統計圖,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思維的獨創性也得以提高。
課程改革強調,教材是載體。立足教材,根據教材的特點,開發好教材資源。從教材中生發出有效的知識點。
三、面對學生,利用好課堂教學資源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反復強調:“學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這個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我認為學生不僅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最重要的
資源。
首先,學生的經驗是一種資源。這是我們教學的起點,知識只有與學生的經驗結合起來并最終屬于他們才是有價值的。脫離學生經驗的教學本質上是一種唯心的教學。教學必須貼近學生,改變過于重視學科而忽視經驗的傾向,改變過去過于注重教科書、機械訓練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實質上是要豐富學生的經驗。學生的發展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經驗的不斷拓展和提升。
其次,學生的興趣是一種資源。真正的學習是把興趣融入進來。要使學生樂有所獲,老師便要善于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激勵學生自主探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學生的差異是一種資源。學生在生活經驗、興趣、智能傾向上有差異。差異可能導致兩種狀況:沖突與共享。學生之間可能會因為差異而形成沖突。但是如果引導得好,學生可以共享差異,在差異中豐富和拓展自己。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研究式學習的新型學習方式,并真正落實這種學習方式,才能將學生這一重要的課堂資源開掘并利用好。
四、開放的課堂,收獲新的課堂教學資源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維度動態過程。由于學生的差異,過程中會出現疑惑,會產生認識的誤區,也會出現創新的思維火花……許多教師預料之外發生的事物,是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若教者不注意利用,這些資源將會白白流失。因此,教師也要學會觀察,學會傾聽,隨時抓取在課堂中即時突發的新信息,合理取舍,選擇有效的信息及時轉化為新的課堂教學資源,調整預設的教學環節,進行生成性教學,構建動態的課堂。《“錯”也是一種教育資源》中有這樣一個例子:學生解答一道應用題“某旅館有25間雙人間,45間三人間,這個旅館一共可住多少人?”這是一道極為簡單的三步應用題。我在巡視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很快列出了正確的算式:2×25+3×45,而有一個學生卻這樣列:(25+45)×
2×3,這顯然是不對的。當時,我把這兩個算式寫在黑板上,讓全班學生判斷。對于第一個算式,學生們一致贊同,對第二個算式一致反對,出錯的那個同學很不好意思。我沒有急于否定學生,而是讓這個出錯的同學講講自己當時的思路,在這個學生的回答中,發
現閃光點:算式中(25+45)×2是把70間房間全看成了雙人間,我馬上抓住了這個思維的火花,啟發這個學生順著自己的思路說下去。結果,他不但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之處,而且還列出了正確的算式:(25+45)×2+45,同學們不禁為他鼓起掌來。這位同學雖然最開始的思路出了錯,但他在解題中的創新精神、求異思維卻得到了全班同學的肯定,他非常高興,同學們的掌聲使他找到了自信,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在他的創新思維的啟迪下,同學們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大家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很快地,就又找到了另外兩種不同的解法:
①(25+45)×3-25;
②25×(2+3)+(45-25)×3.
當今教育,隨著學生課堂主體性、自主性的增強,學生反駁、質疑、爭論的機會大大增多,其中必有許多信息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完善,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激起學生思維的迸發。有語云:“教師擁有什么才能教給學生什么,教師擁有智慧才能給予學生智慧的啟迪”。現代教育理念倡導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最該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一顆博愛的心靈,因為他們需要觀察和傾聽;教師還該擁有的是開發和利用課堂教學資源的智慧,因
為課堂教學資源無處不在,俯首可拾!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春天,開發和利用課堂教學資源我們應
“時刻準備著”!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小尖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