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指導思想,充分利用了學校、社會和家庭潛在的教育資源,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嘗試了綜合實踐活動在學生實踐意識培養中的驅動效應,探討了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可行性,提出綜合素質培養的具體措施,希望提供的實踐經驗能對承擔綜合實踐教學任務的一線教師有所啟示。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室;能力培養;綜合素質
中國學生的理論能力強而動手實踐能力差早已不爭的事實。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正是對學生現有知識結構的一個重要補充,在活動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一、營造實踐的氛圍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不僅僅是使一節課的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創設實踐的氛圍。當我們將學生帶到既沒有講臺,也沒有黑板,但卻擺放著許多工具、材料以及學生作品的綜合實踐活動室時,學生各自朝著自己的工具和材料所存放的位置走去,拿出工具、材料或是前幾節課還沒有完成的作品,分散到包括勞技教室在內的各個空閑的場所繼續開始自己的設計、制作和研究,在活動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將能有效地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法和途徑,每一個問題和困難的解決,都是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檢驗和訓練。在不斷解決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的過程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
二、樹立“與眾不同就是創新”的觀念
在綜合實踐活動室里開展的動手實踐做什么?怎么做?這是每一個參加活動的學生十分關心的問題。在他們參加活動之前,不少學生認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也許和物理、化學、生物的實驗課一樣,老師早已為他們準備好了一切。然而,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打破老師叫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的習慣,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與眾不同就是創新”的觀念,在這一觀念的指導下,他們可以先看看展臺上擺放的作品,了解其他同學做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自己實踐的課題。值得再次提出的是,學生在確定自己的實踐課題的過程中,不是看到別人在做什么,自己也跟著做什么,而是既然別人已經在做什么,自己就盡可能不做什么,這就是“與眾不同就是創新”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而這種應用對學生創新觀念的形成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顯著
效果。
三、開展主題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以“實踐學習”為主要特征。但在大多數學生自主選題、自主探究缺乏經驗的情況下,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老師策劃一個集新穎性、趣味性和挑戰性于一身的活動方案至關重要,這種做法能確保學生在參加活動時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如2006年舉辦的“今天小制作,明天大手筆——生態城市的構建”主題活動以及2012年第九屆福建國際英語科普夏令營活動中策劃的“趣味科學比賽——馬過竹橋”活動方案,都是集新穎性、趣味性和挑戰性于一身的主題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我的“生態城市的構建”主題實踐活動方案在福建省及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該活動由學校統一提供規格一致的基本建橋材料和基本工具,要求學生以制造小組為單位,自行構思設計一座竹橋,并根據評選規則評出一、二、三等級、最佳外觀設計獎和最佳承重設計獎。最后,7班2組設計的竹橋“藍海焰影”以火焰的躍動造型為主題,體現了超凡的氣息和青春的朝氣,得到評委的一致青睞,以外觀積分排名第一的成績拿下了“最佳外觀設計獎”;2班2組的“何橋”借鑒了趙州橋和埃菲爾鐵塔的一些設計原理和理念,以每公斤建橋材料承重44.375公斤的承重系數躍居承重排名榜首,奪得了“最佳承重設計獎”;2班1組的“奈橋”以外觀和承重積分總分排名第一的成績摘得了本次比賽一等獎的桂冠,霸王橋和鵲橋同獲二等獎,何橋、宏橋、鳳凰涅槃橋并列三等獎。“馬過竹橋”活動也取得空前的成功,得到省科協國際部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的評價。
四、策劃開放性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自主性與開放性”是綜合實踐活動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與主題實踐活動有所不同的是,開放性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更加強調學生選題的開放性。在上述“生態城市的構建”和“馬過竹橋”的主題活動中,雖然各班級小組構建的“生態城市”和“竹橋”形態各異、色彩斑斕,不同的造型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出一定的創新成分,但它們都不能脫離活動主題的束縛。對于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來說,我們應該策劃更加開放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以便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到活動中來,如筆者策劃的“我動手、我制作,這是我的代表作”活動,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確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而這些課題既可以是科技制作類,也可以是科學探究,還可以是動漫設計、科學DV創作甚至是一幅書畫作品。由于每個學生完成的都是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從而使活動的成果更是豐富多彩,質量大幅度得以提高,優秀成果層出不窮。
五、展示交流,引導學生更上一層樓
“綜合實踐活動”真正體現了活動的目標性、整合性、實踐性、預成與生成相結合、自主性與開放性和興趣性6項基本原則。參
加“活動”的同學,從看別人做些什么,到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從自己曾經做了什么,現在又能做些什么,他們創新思維的大腦在不停地運轉,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生的問題意識顯著增強,交流和探討的能力顯著提高,創新實踐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以上活動組織形式,充分利用了學校的教育資源、學生的智慧資源以及以學生所在的家庭為中心的社會資源,學校不需要多少經費的投
入,活動就能很快地組織開展起來。學生作品的科技含金量也許不高,但活動卻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從身邊開始,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真正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劉道溶.綜合實踐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顧建軍,張建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法[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4]張建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實踐與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