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如何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悅讀”,才有“閱讀”。閱讀行為只有完全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閱讀才能真正成為一種可延續的生命活動。怎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教學中呢?
1.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將教學中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這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可以欣賞和朗讀為主,通過直觀的課件,讓學生在觀看錄像和圖片的同時,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加深對西沙群島的印象。教學中,應充分展現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語文美育具體化,把“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的海水”“見都沒有見過、想都想不出來的各種各樣的魚”“顏色艷麗、形狀奇特的珊瑚”“千奇百怪的貝殼”
“成百上千的海鳥”“龐大的海龜”“懶洋洋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等等,都形象地展現在學生們眼前,增強美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
2.借助表演,激發閱讀興趣
教材中的課文體裁多樣,有情節生動的故事、韻感強烈的詩歌、語言優美的散文……通過表演來展現課文內容,可以化抽象為形象,把學生帶到課文情境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比如:在教學第八冊第五課《中彩那天》,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教師當導演,學生當演員,演繹課文內容。讓學生演繹父親面對大獎,心中艱難的道德抉擇,母親的深明大義,“我”的疑惑,從而體會到誠信的力量。通過創設情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發表中獎感言,這樣使學生初步體會了中獎者的心情,同時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學生也樂于參與。
3.依托朗讀評價,激發閱讀興趣
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言行作出正確的評價,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當學生經過努力,終于把一個長句子讀得準確而流暢時,他們多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啊!如果學生能把課文讀正確了,我們可以說“不簡單!你能讀準這么長的句子。”學生聽了,心里一定很高興,學習勁頭就更大了。如果學生把課文讀好了,我們可以說:“讀得這么好,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我就不信只有××讀得好,還有其他小朋友一定讀得更好。“如果學生確實無表揚肯定之處,我們也可以把批評“包裝”一下,用婉轉的語言表達:“如果……那就更好了”,或者用幽默的語言讓學生領會。讀的形式很多,如輪讀、分角色讀等等。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經常地讀、大量地讀、生動活潑地讀,讓學生覺得朗讀很快樂。學生才會在讀中
有所發現,有所感悟,在讀中學會思考,學會創造,真正提高語文
素養。
二、培養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如摘抄優美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設閱讀條件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多做一些服務性工作,努
力為學生創設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幽雅的環境中進行課外閱讀。
1.學校辦好圖書室
圖書室是學生閱讀的主要來源。有了圖書室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室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好場所。
2.班級辦好圖書角
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以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
3.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
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
(作者單位 福建省平和縣安厚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