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語文課程標準針對目前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狀況,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和“語文素養”,所有這些知識和能力的獲得都要建立在學生主動學習、實踐學習和積極體驗的基礎之上。因此,自主學習在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極強的作用,要十分重視對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自主學習;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題意識”,“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主體決定了學習語文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更好地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呢?
一、激發學習動機
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學生由內部或自我激發學習動機,從動機出發,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語文學習,對充實、豐富和構建自我以及適應知識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中呈現的任務要是具體的、能夠自我完成的近期目標,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自己設置學習目標;另外,教會學生能夠通過自主的學習進行自我強化,增強學習的自我效能感,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自己的進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保持自主學習的動機。
除此以外,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是極為重要的。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究和求知,其內在的潛力必然會隨著其自主解決自己所遇到問題數量的增多而逐漸地開發出來,這不僅對于其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有著許多益處,同時對于其語文意識和文化底蘊的培養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
二、強化學生參與意識
學生參與學習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主學習將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習,這一學習方式的轉變,給學生賦予了不可推諉的責任心,讓學生在學習中更能發揮自己的才智。自主學習的重點在于“學”,而不是“教”。作為自主學習主體的學生,更應該讓自己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學習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而不是靠教師的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長處,該放手就放手,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增強其參與意識。
自主學習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程度。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程度將直接決定著其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課程內容的時候要以學生的真實需求為基本的出發點,這是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根本基礎;其次就是要合理地安排課堂時間,
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不再感覺到自己是課堂教學的配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其自主學習能力才會被逐步地提高起來。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調控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自主活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的。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成為課堂的主體部分,但這并不代表教師將失去對課堂的把控,恰恰相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教師要牢牢地將課堂調控機制掌握在手中,
隨時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掌握好發展的方向,讓學生能夠在既相對寬松和人性化又有著明顯的限定的課堂氛圍中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除了要起到主導作用之外,還要在細節之處做好調控的作用,為學生的課堂時間和課堂內容做合理化的設
計。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的安排,給學生提供時間和進度安排的依據,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制訂學習計劃,在提供學習計劃和安排進度的時候,教師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要讓計劃的提出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其次教師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策略,為學生的深入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在最初階段我們可以將既有的方法和策略傳授給學生,讓他們去適應,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去創造屬于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更進一步。
四、加強知識運用,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并不完全在于教師教學所采用的方法,而是取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如果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沒有自主學習提高自我的想法,那么任由教師采取何種教學方法來刺激學生去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都是無濟于事的。因此在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最為關鍵也是最為值得關注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這個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開始。學生體會到他們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其想要學習的欲望才會變得強烈起來,其自主學習的意識才會被激發出來,只有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會真的提高起來。
總之,在新課改的倡導下,學習語文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是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的。教師要在教學中認真解讀新課標,研究新的教學方法,以便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者單位 甘肅省景泰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