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角度出發,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將理論觀點的闡述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樹立應用意識,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經濟生活;生活現象
對于十六七歲的高中生來說,他們已經開始接觸社會經濟,開
始自主地進行一些消費活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再將政治課堂當成簡單的知識“灌溉”,要適當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
際,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使學生懂得熱愛生活,親近知識,促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
一、聯系生活現象,理解政治知識
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強調在授課的過程中,我們要轉變教師主宰課堂的模式,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成就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的學習地位推導為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例如:在學習“影響價格的因素”時,考慮到現階段的學生大多數都已是住校生,他們對消費并不陌生,且會感受到一些價格會隨著一些因素的產生而得到變化。所以,在授課時,我選擇了讓學生闡述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有學生說:蘋果遭雹災減產,價格大幅上漲;還有學生說:春節時期的一些肉類的價格要比平時高一些等。這些都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象。雖然學生沒有找出具體的影響因素,但在我一一的解釋中,學生便很快記住了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有:氣候、季節、地域、風俗等。而且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二、分析自我,樹立正確消費觀
平時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在進行各種各樣的消費。如果沒有各種各樣的消費,我們就無法生活。然而,對于現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好勝心強,攀比心強。所以,在授課時,教師要教會學生應該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并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消費。
例如:在學習“樹立正確消費觀”時,首先我讓學生們分析了一則案例:某學生由于家庭條件的原因,不能支付一些名牌服飾。該生的好勝心使他抬不起頭來。因此,在家里沒有給錢的情況下,他的“第三只手”進入了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的口袋里。之后,事情敗露,該生受到了學校的處分。我讓學生對這個事件進行了討論。雖然班里沒有出現上述情況,但是有這種攀比想法的學生卻不少。所以,我讓學生對這件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目的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讓學生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政治課作為育人的一門重要學科,作為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總之,將生活知識和政治理論結合在一起,在熟悉的環境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實現高效的政治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