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有效的課堂氛圍是教學工作中永恒的話題,也是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我以為,改變落后的觀念是最重要的。大膽實施新的學習方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教師自身的修養和教學中的“靈機”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一、關注學生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課堂教學中最大的資源。關注學生是建構有效課堂氛圍的前提,是教學的基礎。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就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的經驗,注意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
首先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的時候,都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真正做到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夠建構真正有效的課堂氛圍。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把最寶貴的時間、最寶貴的嘗試機會、最寶貴的發表觀點與交流思想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的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更加充滿活力。教師要做到關注學生,就要從他們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積極地去聆聽他們內心所想表達的內容,積極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句話,關注學生才能使課堂氣氛和諧,關注學生是教師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
其次要換位思考。教學是雙方面的問題,所以教師只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才能真正有效地建構課堂氛圍。在思考如何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思考學生是否能夠喜歡、接受、掌握、應用。做到既關注設計,又關注課堂生成;既預設課堂氣氛,又把握課堂氣氛節奏。這樣,學會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理解課堂,教師才能夠建立有效的課堂氛圍,把課上得更精彩。
最后要和家長多聯系。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明顯地留有家長影響的“烙印”。教育的影響力光靠教師“剃頭挑子一頭熱”是絕對不夠的。有時候通過和家長進行聯系溝通,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和家長共同探討學生的學習情況,交流意見,就可以多了解學生的情況。教師和家長多聯系,許多教學工作都可以更好地完成。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夠更好地去上課,去聽去思考問題,這樣老師的教學目標就更容易完成。多和家長聯系有利于建構有效的課堂氛圍。
二、教學行為合理規范
小小的課堂就是一個小社會,是教學的“主戰場”。教師充當著主導地位,所以要更加重視教學行為合理規范,才能使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師生之間感情融洽,就能更好地建構有效的課堂氛圍。教師的行為要合理規范,就要在課前、課中、課后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樣才能使整個課堂有效地進行,課堂氛圍好。
布魯姆曾經說過:“有效的學習始于準確地知道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備好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在課前,教師要備教材、備學生作業。要制訂恰當、具體、全面的教學目標;要充分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程度和接受程度,確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妥善處理每一個教學環節,課堂上能根據學生行為的表現,及時調整預案;應備好教學所需的各種教具學具,盡量做到能在教室里候課。
上課中,教師語言要幽默、有趣、生動,創設教學情境對營造課堂氛圍格外重要。雨果說過:“笑就是陽光,它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微笑是人類最甜美、最動人的表情。學生最需要微笑,在他們的世界里,微笑就是春光,就是和風,就是細雨,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學生心情,好學習就有動機,那么課堂的氣氛就會活躍。帶著一顆快樂的心去學習,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在課堂中,教師應公平、客觀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偏愛,不袒護;學會自我控制,不在課堂上發脾氣,學會忍耐。
課下,教師設計練習時要做到精練、合理。首先杜絕“拿來主義”、隨心所欲,要聯系生活,有計劃、有明確的練習目的。課后除了布置作業,教師也要進行教學反思。因為“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遺憾之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進行課堂反思才能盡量地減少遺憾出現,反思才能追求更好的課堂氛圍。一個老師,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自己的教學更有效的教學?”這樣的教師才會不斷成長,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獲得經驗,不斷成長。
三、借助現代媒體
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夠為建構有效的課堂氛圍做鋪墊。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合理運用優秀的網絡資源輔助教
學,有效縮短學生理解的時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教學是一門深奧的藝術。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用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高尚的人格去構筑。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單位 福建省平和縣東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