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能正確計算按周期規律排列的某類物體或圖形共有多少個。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準備:
塑料模型,紅黃兩種小彩旗各30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李老師很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新的知識,大家聽著(擊掌XXXXXXXXX……),你們能接著拍嗎?(生擊掌),同學們很聰明,很快就學會了老師的擊掌方式,大家發現了什么?(板書:規律)
有規律的東西就是能讓人很快記住,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存在許許多多有規律的現象:日出日落、花開花謝、春夏秋冬……正是這些規律的呈現,才創造了我們有序而多彩的世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找規律。(板書:找)
二、探究新知
1.為了美化校園,學校買來了大量的彩旗準備在教學樓前插一排,但彩旗只有紅、黃兩種顏色。你們能不能想出好的方法,有規律地插上彩旗,使我們的學校變得更漂亮?請同桌合作,一起動腦,簡單地作記錄,比比哪對同桌方法多、方法好。
2.同桌合作,師參與討論。
3.觀察學生活動,選出三種有代表性的設計方案:
方案1:每個組合兩面小旗,如:紅黃紅黃……
方案2:每個組合四面小旗,如:紅紅黃黃紅紅黃黃……
方案3:每個組合三面小旗,如:紅黃黃紅黃黃……
請三位同學去講臺上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插彩旗。
4.同學們設計得真不錯,我們就先采用第一種簡單的方案。如果全校的彩旗都讓某某同學去插,好不好?
(如果學生說好。師:你真棒!可是老師不能讓你太累了,還是再請幾位同學來幫你吧。誰愿意幫忙?如果學生說不好。師:為什么啊?引出請其他同學幫忙。)
指著一位愿意幫忙的同學:如果你是第二個學生,要從第15面彩旗開始插起(板書:第15面),你應該選擇什么顏色的呢?
5.先想一想,再在練習本上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來,能想出幾種就寫幾種。
6.匯報方法,選擇三種不同的方案用投影儀演示:
※畫圖法。(符號思想)
※列舉法。用文字表示列舉。
※計算法:用15÷2=7(組)……1(面)
當學生說到第三種方法時,讓學生說說具體的想法及用什么單位。(當學生說到兩個為一組時,師在彩旗上加上集合圈,同時追問:為什么要兩面彩旗一個組合?每組順序一樣:紅黃)
比較一下,你覺得哪種方法好?為什么?(初步淘汰畫圖,學生可能比較傾向于列舉的方法,可以適當進行一些口答練習。)
7.那第二種方案里的第15面又該是什么顏色的呢?余數是多少時為紅色?余數是多少時為黃色?(此時列舉法已不占優勢,再次明確第三種解法的實用性。)
8.如果我們采用第三種方案,那第15面又是什么顏色呢?指名口答,同時說想法。
追問:本題沒有余數,這說明什么呢?(強調每組順序一樣)
9.比較三種方案,都是尋找第15面彩旗的顏色,為什么答案卻不一致呢?
對,因為小旗排列的規律不同,所以就決定了同樣是第15面彩旗,顏色卻不相同。由此可見,當事物按照某一規律排列時,我們一定要善于去找規律。(在課題里的“找”下加個點)
三、鞏固提高
下面就讓我們去找規律、用規律,好嗎?
獨立嘗試,逐步優化解題方法
(一)提升練習,加深對解題方法的理解
1.“練一練”第1題:擺棋子找規律。
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在小組里說一說,再用計算的方法得出所要的答案。
教師:課后你們可以自己設計規律,然后進行擺設,提出問題,同學之間互相回答。
2.“練一練”第2題:串珠子找規律。
學生先說幾粒為一組,再計算。
3.出示練一練第3題。
讓學生在書本上填,再集體訂正。請你用這些符號再設計一組有規律的圖案,并找找第32個是什么圖形。
(二)練習十第2題
四、全課小結
1.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找規律”,能談談你的收獲嗎?
2.數學知識來自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像我們今天數學課上發現的規律,希望今天的知識能幫助你更好地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熱愛我們的世界。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河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