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依據
《藍天白云》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上)音樂教材第一單元。
二、設計思想
《藍天白云》內容以學生對藍天和郊外的向往為切入點,通過演唱《捉泥鰍》、欣賞《放風箏》,喚起學生對描繪、熱愛自然的音樂作品的學習興趣,并初步了解音樂表現自然的特點,激起學生熱愛自然與熱愛音樂之間的情感共鳴。教學設計體現了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教學內容重視音樂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教學過程中以音樂為主線,采用“說、聽、動、唱、玩”等多種形式,加強學科間的聯系;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把音樂“雙基”能力的訓練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激發學生去探究、體驗大自然中無限樂趣的欲望,更深地了解中華民族富有特色的風箏文化。
三、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捉泥鰍》,能用輕快而富有彈性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體會兒童在大自然中嬉戲的愉快情緒。并能在音樂活動中學習“捉泥鰍”的本領。
2.認識四四拍,了解其含義及強弱規律,培養學生自我創編的能力。
3.欣賞童聲合唱《放風箏》,了解中國具有特色文化的風箏,感受歌曲中小朋友放風箏時無比激動的喜悅心情及風箏飛舞時力度的變化。進一步體會在大自然中盡情歌舞的快樂與自在。
四、教學難點
1.用歡快、活潑的心情演唱好歌曲《捉泥鰍》。
2.了解中國具有特色文化的風箏,感受歌曲的情緒及力度的變化。
五、教學難點
1.找節奏中旋律相同、節奏相同的樂句。
2.用聲勢語言、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六、教學準備
參與一次捉泥鰍、放風箏的活動;收集有關風箏的資料;結合美術課畫風箏;課件準備。
七、教學過程
1.課前樂《藍天白云》。
2.談話導入。
師:追著白云,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外面的世界非常精彩。你們喜歡在郊外玩耍嗎?
生:喜歡。
師:玩是孩子的天性,能說說你平時最喜歡玩些什么嗎?
——交流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歌曲中,引出交流的話題,自然導出所學內容,加強教材內容間的前后聯系。】
3.新歌《捉泥鰍》學習。
師:聽一聽,看一看,歌中的這些孩子在玩什么呢?
(1)初次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播放MTV《捉泥鰍》
揭題:捉泥鰍
師:這是一首由臺灣著名的音樂人侯德建先生所寫的童謠,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好聽的歌。
(2)再聽歌曲。聽聽歌中提到了哪些景物?
生:池塘、雨、田野、泥鰍。
(3)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師:野外這么美,小伙伴們玩得真高興呀。你們想不想跟著這些小伙伴一起去捉泥鰍?
——出發吧!
(4)跟琴練唱歌曲。
①找一找:歌中的樂句你都會唱了嗎?你覺得哪一句學習時有困難?
——練習。(可請會唱的學生教唱)
②認識:反復記號的唱法。
③注意點。
a.附點節奏——輕快、開心;
b.同音反復處——口齒清晰、音高一致;
c.后半段樂句——心情急切。
設計意圖:感受歌曲中的自然美、生活樂。學唱新歌是學生發現難點、解決難點的過程,學生的發現過程可能會出現很多隨機性,老師將及時捕捉動態資源,生成新的教學流程。
4.完整演唱歌詞。
注意歌曲的情緒、速度。
師:同學們的歌詞唱得很棒,精彩的歌詞加上美妙旋律會更棒,讓我們一起去感受歌曲美妙的旋律吧!
5.跟琴識譜。
(1)認音識譜;
(2)分6個樂句。
師:接下來讓我們開動腦筋,一起來“捉泥鰍”吧!
6.音樂游戲:捉泥鰍(課件出示歌譜)
(1)找節奏相同的樂句——讀一讀。
(2)找旋律相同的樂句——唱一唱。
(用不同的顏色或圖案標記)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更自然地解決好歌曲中的難點部分。
7.延伸:表現歌曲
導:這么好聽的歌曲它是幾拍子呢?
(1)了解四四拍含義,板書,標出強弱規律。
師:讓我們用四拍子的動作來拍一拍吧!
(2)聲勢訓練。——生交流動作。
①動作如:跺腳、拍腿、拍手、拍肩。
②為歌曲伴奏。
(3)打擊樂伴奏:
要求:練一練,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
(4)合奏。
唱—動—奏
設計意圖:通過聲勢訓練和打擊樂伴奏,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四四拍的強弱規律的特點,并在歌曲中體驗四四拍的強弱規律,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創編能力和對音樂的強弱感知能力。
師:野外的景色這么美妙,捉完了泥鰍,他們又放起了風箏。你聽!
8.欣賞童聲合唱《放風箏》
師:閉上眼睛,讓身體隨音樂的旋律擺一擺,感受放風箏時的情景吧!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情緒及力度的變化。
(2)小知識交流:“風箏”知多少?——課件出示。
①簡介風箏的由來及歷史:
——師生相互交流。
視頻欣賞:濰坊風箏節片斷。
②欣賞圖片,了解風箏的分類及特點。
(3)再聽歌曲,感受音樂的段落及不同情緒。
師:這首歌曲可以分為三個段落。你能想象一下,說說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嗎?
①放風箏前,……小伙伴們會怎樣?——激動的準備。
②放風箏時,……會有怎樣的情景呢?
③風箏飛舞起來后……
——交流。
師:每個段落可以用不同的手勢或動作來表現它。請你跟老師一起動一動吧。
9.音樂活動:放風箏。
師:聽了、看了、了解了這么多與風箏有關的知識,讓我們也不禁手癢起來,也想與歌中的小伙伴們比賽放風箏了!拿起風箏,讓我們感受多彩、美妙世界帶來的歡樂,讓我們的明天更精彩!
——音樂活動結束新課,放風箏出音樂教室。
設計意圖:欣賞部分的內容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范圍,同時也是在對比中了解《捉泥鰍》和《放風箏》的共同特點,是一次挖掘教材,根據需要重組教材的過程體驗。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中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