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成性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教學理念,它強調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具體表現是在研究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教學行為和過程依據具體情境及其變化而不斷做出調整和創造的教學,是基礎教育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成性”是新課程的價值取向,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這樣才能讓課堂教學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在初中信息技術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只有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更注重生成,才能構建出一個和諧的、富有生命力的課堂,使教學達到最優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生成性教學;互動
生成性教學是一種開放的、互動的、動態的、多元的教學形式。它主要是相對于教學過程而進行的,強調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因材、因人施教,突出教學的個性化建構,讓學生能夠從個性方面發展。本文就嘗試從理解生成性教學的含義,以及具體特征的基礎上對生成性教學進行探討,分析構建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教學的策略。
一、生成性教學的內涵
生成性教學是指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總會出現許多難以預料的問題,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按照預想中的計劃來進行教學,要根據具體的變化來應對教學中的這些問題,讓教學活動不斷得到更新。目前,在課程與教學論領域,對于這一觀點沒有一個定性的說法。但是從國內外關于生成性教學的理論來看,能夠從一些具體方面來對生成性教學做出相應的理解: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在教師預期教學設計中,教師根據突發的事件環節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師生之間能夠和諧合作,讓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得到多方面的發揮這樣一個教學過程。其實,生成性教學的具體目標就是讓教學內容彈性化,使得教學過程動態化,以及教學評價多元化。
二、中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生成性教學
信息技術課堂是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生存與發展必需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基本態度與基本能力這樣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課堂的生成性教學正是從能力培養上著眼,實現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革新。
1.開放性原則
生成性課堂要求彈性預設的教學目標,因此信息技術教學也不能只是局限于計劃好的教學方案,根據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和教學形式做一些靈活地處理。
開放教學內容:信息技術源于生活,我們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打破常規,靈活處理例題。只有開放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實際,才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第八章第三節“制作基本動畫”,學生普遍對動畫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如能因勢利導,選擇學生生活中接觸過的實例來進行教學,那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只有發自內心的需要,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達到課堂的最優化。用寓言故事“龜兔賽跑”引導學生制作“動畫補間”動畫,學生不滿意烏龜和兔子只能沿直線行走,在老師的啟發下,通過自主探究實踐,利用增加關鍵貼的辦法實現兔子和烏龜的轉彎運動。追求完美的學生還會繼續提出問題,兔子和烏龜的運動不符合常規,即使能轉彎,但都是直來直去,明顯的不自然。此時,教師可以進一步
介紹學生引導層的使用,通過添加引導層,解決了兔子和烏龜的
運動。
開放教學過程: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是學生親自參與實踐和探究的過程。給學生一個平臺,讓他們自由思考、自主發揮,鼓勵他們提出問題,讓他們在討論中探究,在實踐中探究,從而發自內心地主動獲得新知識。
2.價值性原則
教學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預設價值和附加價值。信息技術的生成性教學主要將教學過程中的意外來進行教學。附加價值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處理這些問題,給學生帶來的發展價值,是在教學實際價值之外的附加價值。在這些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意外產生的價值要充分利用,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效果。當然,不能說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價值。
3.有效性原則
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教學并不是去盲目追求生成而迷失教學方向,主要是要判斷生長問題對具體教學的有效性。如,《管理計算機》中第三課《計算機安全與防護》教學中,了解計算機安全的含義,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危害,學會主動防范病毒。建議以具體病毒實例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以問題驅動、討論交流等方式來完成教學。針對知識點較多而教材中例子相對較少的特點,課前老師可上網查找計算機病毒的相關資料,以增強本節內容的生動性,提高教學效率。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形成使用計算機的良好道德規范。關注與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信息技術新發展,熱心參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活動,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其他學科的學習。增強技術利用中的責任感和技術創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通過這些教學,就可以讓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具體的實現。
4.以人為本原則
主要表現在兩個具體的方面:一方面,是指關注學生的發展;
另一個方面,是促進教師的成長。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具體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成性教學理念,生成有效的互動,對教師或者學生的發展都有著很好的作用。這也是生成性教學的一個最為重要的特征。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就是要通過以人為本的原則來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課堂中生產性教學中的“互動”。這樣就能夠促進師生間良好關系的產生,這樣才能讓師生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三、關于生成性教學的構建策略
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來說,這些具體的構建原則為生成性教學的構建策略指明的具體的方向,現在就來分析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教學的一些具體的構建策略。
1.預設教學情境要注意彈性
設置彈性教學環境能夠讓老師、學生之間那些隔閡得到消
除,同時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發揮一些主動性,這樣的彈性預設比較能夠讓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生成性教學得到構建。如:第十一章第二節“制作網站”,教材提供了制作的步驟,但若教學中如此照做,那么全班學生的作業會大同小異,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如果讓學生隨意操作,多數學生不會仔細閱讀教材,難以掌握操作要領。為此,可首先確定網站主題,如環保。教師演示一些圖文并茂的網頁讓學生欣賞并分析其設計風格及組成元素,讓學生領會版面布局、圖片修飾、文字美化、色彩搭配等在作品設計中的角色地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自己的作品。在欣賞別人作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讓學生體會構圖與搭配在設計中的核心地位。同時,適時地講解環保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增加環保意識,使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情感目標順利達成。
2.關注偶發性教學事件
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出現沒有預料但是對教學能夠產生一定影響的生成性事件,這些就是偶發性教學事件。相對生成性教學而言,這是一種有益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偶發事件,也許有一定的破壞性,但是只要處理得當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于這門課程來說,出現這些偶發性事件是比較多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靈活性來控制教學課堂。如,在選修教材VB教學過程中。學生輸完代碼調試運行程序的過程中,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應適時演示學生發生的問題,請學生互相幫助,一起修改,以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生成性教學本著一種在教學過程中煥發師生生命活力、
關注生命發展、提升人的生命價值的教學理念,對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課堂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起到最大程度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曉英.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J].當代教育之窗,2012(6).
[2]張新娜.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探討[J].新校園:學習版,2012(5).
[3]蔡友平.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初探[J].新校園:理論版,2012(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市松陵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