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礎繪畫教學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有一些起步很遲,學
習總時間很短的學生,進步很快,在美術專業省統考中往往能取得較高的分數:也總有一些起步相對較早,學習總時間相對較長的學生,省統考成績相對較低。當然,這與他們的勤奮程度、天資等有很大的關系,但學習方法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筆者通過觀察研究發現,進步慢的學生大都被動地按老師的要求亦步亦趨地完成任務,不能主動地進行研究,而一些進步快的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研究。實踐表明,學習方法是影響學生繪畫學習進步快慢的因素之一。那么,在基礎繪畫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呢?
一、激發自主學習繪畫的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美術學科更是如此,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美術世界,使學生了解古今中外美術的燦爛成就,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愛。教師還需要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門類的設計,使學生了解現代設計的實用性以及與我們現實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理想,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興趣需要不斷地激發,不同時期需要不同的激發方式。在初期,通過美術名作、現代設計實用性的介紹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生水平徘徊時,需要通過往屆學生的優秀作業引導他們尋找新的努力方向;在學生畫得較好的時候,可以通過舉辦畫展促進他們更上一層樓;在臨近考試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看其他學校學生的優秀作品,尋找差距,提高眼界。另外,課堂要采取變化的形式,使課堂更生動、更吸引學生。除了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變換之外,在形式上也要有適當的變化,大多數時候由學生自己練習,但在適當的時候要穿插一些其他的形式,如:理論講解、示范、視頻、作品點評、考試評分等。教師還要創造輕松、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探究的機會,鼓勵師生交流。學生情緒的波動也會影響學習的動力,要引導學生學會平息自己的情緒,每天都保持良好的狀態。
二、引導自主學習繪畫的方法
要讓學生對整個教學流程有一個了解。在最初的時候要告訴學生最后考試的內容,并展示真實試卷,告訴學生要完成這樣的試卷需要完成哪些階段的訓練。要向學生講清楚各個階段層層遞進的關系,前一段對于后一段的重要性。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了解近期所要學習的內容,并制訂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學生每天都要有明確的學習計劃,并填寫計劃表格貼在畫板的右上角,表格的內容可以是:上午或下午的任務,開始的時間,預計結束的時間,要達到的要求,最后完成情況,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等。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照優秀范畫尋找差距,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制訂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我監控、管理自己,并評估自己的學習效果。在學生自主練習研究的過程中,老師要協助學生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塑造畫面,從自己創造出的優秀畫面效果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
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可以先不告訴學生,讓他們自己摸索總結。學生經過自己的探索獲得的理論知識更透徹,更能理解理論知識的來龍去脈,并和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以及經驗相結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探索,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如透視、明暗五調子、解剖結構、光與色的關系等都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索總結。
在學習“透視知識”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幅透視感較強的街景照片,然后將照片轉化為線描稿,對透視規律進行研究總結,得出自己的結論。
明暗五調子的理論,可以引導學生用聚光燈從不同的角度照射幾何體,來觀察光與物體結構結合后產生的明暗變化規律,總結五調子及影響其變化的因素,光的方向與物體面構成的角度對明暗的影響。
對光色原理的理解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光源照射下白色及其他固有色物體受光面色彩及背光面色彩的變化,進而總結光源色對物體色彩的影響規律。
解剖結構可以讓學生拿范畫對照石膏解剖模型進行研究,也可以對照鏡子研究自己的面部結構與石膏解剖模型的關系。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學生做泥塑的頭骨、解剖模型等。
美術基礎繪畫中的純粹理論相對較少,大多可以先讓學生摸索探究,然后由老師總結。一些繪畫方面基本技法,也需要學生自己摸索,如運筆的方向、形態、速度、力度、干濕、筆鋒及顏色的調配等,也可以先讓學生摸索,老師作適當的引導。技法方面的東西,雖然老師可以示范,但更需要學生親自體驗,因此需要留給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
自主學習繪畫的方法有許多,不能一一列舉。美術的學習需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創造能力,藝術的學習需要終身的追求,老師能教的只是一些基礎性的知識技能,很多東西需要學生自己去體悟,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其當前專業水平的提高與今后在藝術方面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田家炳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