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導入環節猶如小說的“引子”,樂章的“前奏”,戲劇的“序幕”。課前導入,雖不是“正文”,卻起著集中注意、醞釀情緒、激發興趣、引起動機、帶入情景、切入主題等作用。一堂課,導入的成與敗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
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導入應該是最基本的、也是較為重要的一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
就會為整節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導語為師生間即將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做好了心理準備。在地理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導入法,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興趣導入法
成功的秘訣是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學習動力的源泉,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導入可以利用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謎語、笑話、名人軼事、民族風情、游戲、奇聞趣事、千奇百怪的地理現象等,充滿情趣的導入新課,不但能激發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比如,在學習日界線時,雙胞胎姐妹誰大誰小的有趣問題:一客輪北京時間3月
8日10:10分自西向東即將過180°日界線,一孕婦生一女嬰,過日界線后又一女嬰出生,這一對孿生姐妹到底誰大誰小呢?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學習狀態。
二、問題導入法
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啟發、引導和幫助學生將新知識融會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達到內化、重新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激發學生潛能,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中,以此來培養能力。把要學的與新知識相關的內容設計成問題的形式,使問題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有啟發性的設問可以激起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強烈愿望。比如,在學習“地中海氣候”時,可以設計如下問題:地中海氣候分布有什么特征?這種氣候有什么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問題導入法,需要聯系相關知識,由簡單到復雜,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是在教學前出示實物、標本、模型等,以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從觀察中設問,創造研究問題的情景,使學生解決直觀感知中帶來的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便于直接觀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時事導入法
時事新聞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以此導入能密切聯系實際。利用近期發生在身邊的事或國內外大事來導入課文。比如,目前全球關注的中日釣魚島問題,學習《海洋地理》中海洋權益時,以此為話題導入,講解領海、大陸架、專屬經濟區等概念,學生容易理解記憶,學生的興趣就比較濃厚,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五、圖像導入法
圖像導入法不僅能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基本技能,而且能加深記憶,不易遺忘。比如,學習災害性天氣時,先播放有關臺風的錄像,地震、火山等知識,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導入??赐赇浵窈笤賹W習相關知識,效果就較好。地理教學中的圖片和資料很多,也很直觀和生動,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這也是地理課堂最經常而實用的方法。
六、鄉土知識導入法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學生對自己家鄉都有深厚的感情,聯系鄉土知識進行教學,學生既感親切,又易掌握基礎知識。比如,學習農業地域類型中的《季風水田農業》時,結合江南的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農業生產——水稻種植導入,學生就覺得很貼切、很自然,也能把理論知識和當地實際結合起來。
富有藝術性和生動有趣的課堂導入,具有“未成曲調先有情”之功,不僅避免了呆板、千篇一律的“導言”,而且具有先聲奪人、激發興趣、開啟思維、調動積極性、集中注意力、奠定學習的心理傾向。導入的方法有很多,“導”無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對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應采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學內容,課堂導入對不同的班級也要有不同的導入設計,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這需要我們根據所教班級的具體特點,進行具體分析而定。如,較沉穩班級和較活躍班級的導入設計應有所不同。對于同一個班級來講,課堂導入的方法也要經常變換,這樣才有利于保持學生的新鮮感。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導入的方式可謂變化無窮,這里所說的幾種導入方法只不過是一點粗淺體會。課堂導入的目的只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興趣,同時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愿意學”、“樂于學”。相信,只要我們能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不同的課文內容,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法導入新課,就一定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中來,做到有理、有序、有效,課堂教學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市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