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方法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也是我們交流的重要工具,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把自主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學習。
一、轉變教學觀念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边@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要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還學生主動權,教師做好調控交流和探索的方向,引導學生一步步地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教師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教給學生知識,對于學習方法的傳授卻不到位,只有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生才能有效地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為主導,要引導有序,點撥適當,加強方法的傳授,向“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標前進。
1.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尤其是語言課堂上,一定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對文本進行解讀、探究、體悟,教師要少講,盡量把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在學生遇到瓶頸的時候適時地加以點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學習《一厘米》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讀、研討,提取典型事例,并通過這些事例體現人物的優秀品質,體悟文章的質樸語言,感受母親的愛子之情,在課堂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做好點評工作,讓學生掌握學習技巧,一步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創設情境教學
語文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給學生建立良好的情境教學更能激發學生思維,保持思維的活躍,在這種情境學習中更易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學習《曹劌論戰》一文時,設置了如此的問題情境,“莊公真的‘鄙’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集合時代背景辯證分析魯莊公的形象,學生在討論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自我學習意識,在問題情境中提升能力,并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自我成就感能滿足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我們正是在滿足不斷發展的需要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發展的。正如學生在學習中一旦體驗了成功的喜悅,自然會產生更強烈的成功欲望,激發學生更為自主的學習,形成強烈的自主學習意識。如,在教師的指導下,你的文章得以在雜志或是報紙上發表,那種喜悅是會轉換成強烈的學習興趣的,是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
4.激發學生內在的需要
語文學習不僅是為了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更是要讓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本領與方法,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由“學會”變為“會學”,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由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如,教師可在單元復習中,讓學生互相命題、互相測試,激發學生學習主體的意識,激發學生內需沖突,變“被動”為“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活動。
1.培養學生讀的能力
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朱熹說:“讀書千遍,其義自現?!币虼?,在教學中要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讀,自主的讀,讀出文本的韻味、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主要有精讀、速讀、背讀、品讀、說讀、聯讀等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讀的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
“積累”是語文學習不可忽視的環節,不論是閱讀還是寫作等其他語文學習都離不開積累,“積累”可以把平時得到的信息加以整理,形成知識庫,以便在學習中及時地進行知識反饋。而在積累的過程中,也能加強學生自身注意力、觀察力等方面的能力。積累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恒的過程,所謂“活到來,學到老”。教師要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克服困難,當學生體會到積累的樂趣時,就會帶動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激發探究的動力,在教學中如果學生沒有可問的,就
說明學生沒有深入學習,更沒有積極地思考,這對教學是非常不利的?;谶@點,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主動地問,對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加以分析,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下找出解決的方法,逐步養成問題意識,能夠主動質疑,慢慢地自主解決問題。如: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層次進行提問,從矛盾處找問題,從反常處提出問題,從強調處找問題,從文題、開頭、結尾處找問題,從關鍵詞句提出問題,把方法教給學生,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自學能力。
4.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預習,就是由學生預先自學下堂課的內容,不僅是課堂學習的開端,也是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活動之一。預習中,首先要給出要求,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預習。其次,要給出預習的方法,如:讀、積累、問題這些都會很好的輔助預習。慢慢地引導學生學會預習,掌握學習方法,并喜歡上預習,逐步做到獨立學習。
5.高效的能力訓練
練習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精心設置練習把能力訓練落實到實處。加強預習,為學生學習學新課做好準備,加快掌握知識的步伐;抓好課堂練習,做到當堂課達標,保證學習效率;做好課后復習與延伸,強化知識遷移和運用,以鞏固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除了以上的方法,還可以通過舉行辯論會、演講、表演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為將來更好地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發春.初中語文自主學習探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0(7).
[2]王定銀.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J].中學生優秀作文:教學,2011(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湖濱新城皂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