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政治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年政治會考、高考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時事政治教學至關重要,它既是檢測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基本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手段,也是提高學生思想覺悟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它也關系到政治會考、高考的成敗。
一、從思想上認真對待
高考政治要求學生能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
剖析一些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同時,能從實際出發,從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變化發展的實際出發關注現實,增強時代感。我們必須在思想上認真對待、引起重視,在心中給時事政治留有一席之地,這樣才能達到時事政治教學的目的。因此,每學期我都會先給學生上一堂時事動員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關注時事和熱點
時事并不單指一些新聞,而應該涵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國防、軍事等領域,這樣全面的知識,才能幫助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應該在課堂上適時引進時事熱點,時事的分析與講解一定要有深度,因為表面的東西不容易記憶,也不會產生深刻的意義,不能培養學生對時事政治的興趣和積極性。只有達到一定的深度,才能吸引學生,同時,能夠讓學生在思考分析中提高自己的綜合分析能力。
三、調動學生的興趣
課堂教學是高中政治教學的主要形式。通過課堂教學講解近期國內外大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結果等基本情況,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大事有個了解。講述的同時,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對大事的是是非非進行說明、解釋。如:黨的十七大召開,在教學中我先向學生簡單講述了會議時、地點、主要議程和胡錦濤總書記報告題目,然后重點講報告內容。告訴學生只要我們在黨的基本路線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引下,我們今后各項工作將會取得更大成就。課后布置學生寫心得體會,這樣學生掌握得比較好。
另外,在教學中我又采取時事播報、時事報告會、知識競賽等形式,打破了課堂教學界限,學生由被動地接受教育變為主動地參與教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其濃厚。我每月組織一次時事報告會,學生事先積極準備,收集材料,課堂上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最后總結歸納。這樣做,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四、注意平時的積累
時事政治的時效性,決定了進行時事政治教育要抓住時間特點,不要等到“時過境遷”再去進行。因此,每當有重大時事發生,就應該及時通報。如,釣魚島事件、華山游客被傷案、中國首艘航母下海等等,及時通報可使學生印象深刻。
五、運用情境教學法,找準時政熱點與教材結合的切入點
情境教學法,指在教學中,創設一個相關問題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產生情感體驗,刺激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美國哈佛大學流傳著一句話,“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索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引進時事政治內容和重大熱點問題,創設材料情境和問題情
境,引導學生共同關注時事,提出想了解的問題以開啟學生的求知欲,這樣既能促進學生集中注意力,投身于教學活動中,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喚起認知沖突,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內在創新動機。
事實證明,只有學生學會主動提出問題,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利用時政熱點與教材的結合點,不斷挖掘教材,進行導學、導疑,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自主探究,這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即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有利于提高認知水平,從而達到學生求知的教學目標。
六、運用自主探究法,探求時政熱點與教材結合的關鍵點
自主探究法,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思考、自主質疑、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
1.舉行新聞發布會
在教學中,把看新聞當成作業布置,要求學生每天必看并做好記錄,課前3分鐘到講臺上發布新聞,久而久之,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對學好其他學科大有益處。這一做法,有的家長開始是反對的,總認為做作業都來不及,看新聞是浪費時間。后來,我利用家長會說明了看新聞的必要性以及對各個學科的幫助,家長慢慢地改變了最初的看法,進而能鼓動、督促、支持學生看新聞。這一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自主質疑的能力和積極性,順應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2.開展新聞短評活動
學生在看新聞后,選擇一條,有感而發進行評論。通過師生討論交流、新聞短評,教師引導學生自我探究知識的不只是時政熱點本身,而且是熱點背后隱藏的規律性東西,這種規律性東西是怎么得出來的呢?這正是與教材結合的關鍵點。殲-20隱形戰斗機首飛成功,使學生通過講座得出自尊自信使中國取得了成功,我們要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總之,時事政治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只要我們結合學生實際和時事本身特點,挖掘內在潛力,時事政治課就會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如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