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的體育課,中學生談“跑”色變,大多不喜歡上跑步課,但無論是從中考模式,還是從學生的身體素質來看,激發學生短跑興趣都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中學體育課;跑步;運動技能;身體素質;練習方法
作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筆者一直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短跑作為一項最為基本、常見的體育項目,與球類或其他競技類體育項目相比而言比較簡單,容易引發學生眼高手低的毛病。其實越是簡單,其方法要領就越是重要,但是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大多都認為這項項目是天生的,所以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從事短跑練習,缺乏興趣,終身體育的意識難以形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越發凸顯,跑步作為一項體育項目,必須激發學生跑步的興趣,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就如何提高跑步教學的有效性談幾點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學。
一、遵循高質量輕負荷的練習原則
就提高短跑效果的方法來看,傳統教學認為重復練習法是最有效的,但是筆者研究發現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從第二次練習開始就明顯出現耐心和興趣下降的現象,外在表現為練習時懶散多了,甚至出現抵觸情緒,所以有部分體育老師就練習一兩次跑步,然后就讓學生自由活動了。如此做法,跑步教學僅僅是走走形式,學生的爆發力、反應能力和身體素質難以得到提升,課堂效率明顯低下,當然為了重復練習,而忽視學生的情緒也非常容易導致學生肌體疲勞,消極的反復練習也必然高耗低效。筆者認為,我們的課堂上跑步教學要多從事靈敏性練習,教學環境要寬松、巧妙,在學生興趣不高的時候應從學生的生活和興趣度較高的活動設計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例如,筆者在跑步教學中嘗試著用學生喜歡但是又被班主任所壓制的“追逐跑”的方法組織教學。“追逐跑”相比傳統的跑步教學而言,具有相互競爭性,同時學生在追逐的過程中,肌肉活動強度達到最大值,心率也攀至最高,學生在追逐跑的過程中可以突破自身的生理極限,提升其無氧代謝能力。具體教學過程中,筆者安排追逐跑練習的距離時也進行了思考,安排在100米左右,設
置前、后兩條起跑線,兩線之間相距3米的距離,讓學生感覺要(被)追到,但是要努力,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好勝心被有效地激發出來,提高學生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同時短距離追逐又不容易有疲勞感,最重要的是學生在成就動機和興趣的驅動下,自覺自愿地進行反復性訓練,在訓練中提升技能和能力。
二、科學設置短跑練習時的場地設置
練習場地是有效練習的硬件條件,在場地和器材的設置上必須緊緊抓住學生的學齡心理特征,從心理學中的無意注意規律出發,有效地聚集學生的注意力,借此激發學生的正情緒,從其內心滋生出參與欲望和練習的需要,學習是快樂的,體育教學更應該給學生有愉快的情緒的體驗。這一點在教學設計中就應該有所體現,教師在上課前要認真備課,除了我們備常規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教法之外,教學場地也是備課的重點,場地和器材的安排必須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體育訓練興趣,讓學生體驗跑步的快樂,讓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下完成技術動作、掌握技能。從教學經驗來看,科學的場地設置直接關系到練習的最終效果,但安全是前提,備場地要杜絕隱患的發生,從“短跑”的項目特點來看,其有著速度大、慣性大、身體難以控制平衡等特點,如果場地設置不科學,學生容易受傷,從學生心理角度來看,只有學生在短跑練習中出現跌倒現象,對其他學生的心理是有負面影響的,他們會感到害怕,勢必影響練習的積極性,最終降低教學效果。
短跑教學場地設置,傳統做法都較為簡單,“在跑道上畫上平行的三條分隔線,前兩條分隔線之間做一下輔助性練習,二、三條分隔線之間做一下加速跑,練習兩三次,再做一回接力游戲比賽?!边@樣的場地設置,對學生來說太熟悉不過了,興趣早已消磨殆盡,即使再訓練也是迫于無奈的消極應付,能力由于缺乏自身的努力不會有較大的提高,而且練習過程中學生還容易發生碰撞而摔倒。筆者“從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原則出發,在剛開始進行短跑教學就設置了這樣的場地,在相距60米的跑道上,畫出各自練習的跑道,這跑道只有標準跑道的一半寬,甚至更窄一點,相鄰的無用跑道相對較寬一點。實踐表明,學生在這樣的場地上練習,跑步時可以糾正學生前腳掌的落點,保證落點在一條直線上,從
而不浪費體力;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避免學生在練習中相互碰撞而摔倒,導致教學意外,從而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總之,體育教學是強健學生體魄的重要學科,是國民身體素質提升的基礎,“健康第一”應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首要原則,
加上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我們的體育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我們現在為學生設計的發展目標要經過一定的時間,甚至若干年后才能成為現實,但是由興趣驅動的體育教學,有利于學生體育意識和素養的提升。體育教學不僅有眼前的效果,更有長遠的效果,而長遠的效果對學生的意義更為重大。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興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