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上做了很大的改變,新課標要求轉化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原有角色,不再是以老師為主對小學生進行單方面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而是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此,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探析就顯現出非常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析
既然新課標對于原有的師生角色進行了改革,那么就要在實際教學生活中,加入與學生互動學習的方法,盡量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那么如何能使學生完成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教學呢?通過以下幾點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析。
一、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方法的重要性
原有教育模式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只是以教師為主,并沒有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教師只是在講臺上照本宣科,對學習的文章沒有良好的課前準備,只是機械地根據參考資料上面的思路來講解文章,使語文閱讀學習的課堂枯燥乏味,毫無興趣可言。這樣不僅不會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還會遏制學生的自主思考,是極為不科學的,因此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方法就顯得極為迫切。
二、增強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
小學生處于求學生涯的初步階段,對什么事情都具有一定的新奇性,也沒有特定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因此小學語文閱讀的學習會給小學生帶來非常大的感知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身邊事物的合理分析能力。那么如何能使小學生語文閱讀的學習更高效呢?教師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
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要想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都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預習。有些學生把看一遍課文就當作是有效的預習,這樣的想法是極為片面的。預習課文不能只讀文章,還要帶著問題來讀懂文章,那么應帶著怎樣的問題來預習呢?這就要求教師進行良好的備課,不能只照參考書來準備課程,而要通過自己的思考,給學生留有與文章學習相關聯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順利完成預習,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2.加強師生互動教學
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師不能再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絕對的主導地位,而是應進行師生之間角色的轉化。教學活動中的話語權不應只屬于老師,而應進行互動教學,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與教師進行平等的、富有個性的對話,使學生在文本的基礎上,進入思維活躍的思考狀態,表達出自身的真實感受,切實理解閱讀中的人物情感和社會背景等內容。教師非但不能在教學中仍以一種權威的狀態來教授閱讀內容,還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盡量給予害怕表達的學生張口與老師進行交流互動的機會,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的實效性。
3.利用評價完成師生間的交流
新課標要求教師轉化原有的教學理念,從單一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向多元化的模式轉化,這就要求在課堂上做到教師和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抓住評價這一法寶,對學生加以巧妙的評價,給予學生正確思想的肯定以及錯誤思想的糾正,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起自信心,還能調動學生動腦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寄予濃厚的學習興趣,
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效率。
4.理解文章的真正內涵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讓小學生明白文章的表面意思,還要加強學生對于文章主旨內涵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文章的學習中,加強對其思想上的引導,因為從讀順文章,掃除閱讀障礙到細讀文章的每段每句,再到精讀文章的主旨含義,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是很難的,他們很難在不加指導下自己理解文章的內涵,所以教師在學生理解文章內涵上要承擔起一定的責
任,使小學生不只理解文章的表層含義,還能深層次地理解文章的內在主旨,只有這樣做才能增強小學生語文閱讀的能力。
5.使閱讀和寫作緊密聯系起來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來說,不僅要讓小學生能夠讀懂文章,理
解內涵,更要以此來培養小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寫作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閱讀文章時,不能單單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理解文章的含義上,還要注重為小學生以后的寫作打好基礎,使讀寫相互結合起來。當然,從閱讀到寫作是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又一提升。這里說的寫作,是分很多的教學階段的,從簡單地寫句子到寫段落再到高年級時寫的短篇作文,并非一日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時在閱讀學習中,使學生學會分析閱讀文章的技巧,積累寫作的素材和手法等。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動手書寫的能力,使學生養成樂于寫作的習慣,只有把閱讀和寫作緊密地結合起來,才會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6.利用多媒體設備對文章進行“情景再現”
隨著我國社會科技的進步,許多現代化科技已經應用到教育系統中。比如,許多學校都建立了多媒體教室,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輔助。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也可以加大對多媒體等科技的應用。比如,學習《九寨溝》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九寨溝的景色鑒賞專題片,加以民風淳樸的歌曲《神奇的九寨》渲染閱讀課堂氣氛,使學生在美妙動人的歌聲中觀看九寨溝的神奇景象,相信這樣的情感感觸加上老師的生動講解,必會調動起學生極大的閱讀興趣,使其產生很多感想,積極發言,提出如“老師,九寨溝真的是那樣嗎?”“老師,您去過九寨溝嗎?”等等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學習到了知識,還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這樣形象生動的教學,怎能不提高語文閱讀學習的效率呢?
7.科學設計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對每個問題都進行一環扣一環的緊密設計,設計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開場白。比如,在《船長》的學習中,教師可以以提問的形式如“同學們知道船長是干什么的嗎?”
“同學們印象中的船長有著怎樣的形象?”等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后通過文章的學習相繼提出更多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科學的問題創設對于語文閱讀的學習起著巨大的幫助作用。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于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有了更多的要求,對如何使學生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有效地提高語文閱讀學習實效的研究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自信心,這些對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良好的推動
作用。
參考文獻:
[1]朱蘭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0(56).
[2]張筱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堂觀察例談[J].上海教育科研,2009(7).
[3]康東芳.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大江周刊:論壇,2012(10).
[4]李小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C,2012(3).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夏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