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步被新的教學模式所取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語和問題創設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意義。主要探究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問題情境創設;閱讀實效性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新課改所倡導的思想已經逐步深入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那么怎樣才能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加具有實效性,更能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創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通過幾點來探索閱讀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的創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課堂中的提問是一種不能忽略的教學方法,而且對于教師來講,
也是一種教學藝術。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創設與文章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只有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發問,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的巨大興趣,這對小學生語文閱讀的實際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實效性。由此可見,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有著非比尋常的作用。
二、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創設的現狀
雖然新課改的思想在大多數教師中已經深入人心,教師也承擔起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責任,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教師仍然沒有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沒有自己的教學思路,甚至只照搬參考書上的教學方法,照本宣科,而對于語文閱讀中問題的設立就更加死板,只用書本上的幾個問題,不能切合符合小學生的真正所需,沒有真正調動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對小學生語文閱讀的學習沒有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問題創設
1.問題要完全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必須能夠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要讓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感興趣,激發出他們的活躍思想,所以教學活動中教師就應該調動起學生自主思考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閱讀的問題設立上符合學生的接受程度,做到既不超出學生可以理解的范圍,又不能過于淺顯,沒有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空間,這樣一來,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深入地了解教學需要達到的目的,才能更加科學地完成文章問題情境的創設。
2.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質疑
所謂學問,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還要進行發問。發問是對于不理解的內容進行質疑。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產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小學生處于對身邊事物認知的初步階段,對于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歡對不懂、不認識的東西進行發問,教師正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培養學生在語文閱讀的學習中不斷地思考,然后表達出理解上的不同質疑。比如,在《小鷹學飛》的學習中,學生可能就會通過自己的思考,提出很多問題:為什么老鷹要教小鷹飛三次呢?為什么小鷹不能和老鷹一樣直接飛起來呢?會不會有比老鷹飛得還高的呢?學生產生這些質疑之后,教師就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并且要在問題提出后,先鼓勵小學生的這種行為,以激發小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這樣對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3.在閱讀學習中設立統領文章的引導問題
在設立引導學生學習的問題時,教師首先應該理解文章主
旨思想,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正所謂只有好的開場白,才能抓住所有人的目光。那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就應該對學生加以整體的提問,比如,在《最大的麥穗》的學習中,教師首先就應該提出“為什么蘇格拉底的弟子都沒得到最大的麥穗呢?”,從文章的結果出發,引發小學生讀文章的興趣,直接從整體上思考問題,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
內容,這樣有助于學生對于文章的整體把握。
4.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設立不同的問題
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就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每個人都有與別人不同的特點,在同一個問題上,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獨特的想
法,鼓勵學生在自己的理解上回答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也要進行不同的語文閱讀問題情境的設立,根據每個小學生實質上的差異性進行不同角度的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全方面地理解文章。
5.進行對比問題的設立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設計的問題一般都是只從一個方向上對學生發問,這樣的問題只能使學生產生定向的思考方式,形成單一的思維模式。如果教師在實際的提問中,能提出與問題相對立的另一個問題使學生進行思考,就會從另一角度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從而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如在《將相如》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出:“在廉頗負荊請罪時,他是用什么樣的心情面對藺相如?”通過此問題,學生就會設身處地地設想廉頗負荊請罪時的復雜心情,教師也可以再提一個與之相對立的問題加深學生的理解:“面對廉頗的請罪,藺相如又有怎樣的心情呢?”這樣
就可以通過對不同人物的不同角度分析,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
把握。
6.注重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舉一反三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對于一篇文章的教學,并不是只使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和真正意義就可,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舉一反三,培養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和以后的學習活動中來。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問題創設中,假設一些使學生能夠形成發散思維的問題。比如,在閱讀中學到“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時,可以進行提問:“亡羊補牢的詞語除了課文中的用法,還能怎么
應用?”然后讓學生以此進行造句,加深學生對該詞語的學習與應用,這不僅利于以后文章內容的學習,還會使學生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不僅如此,教師更要注重學生讀后的閱讀累積,培養小學生的文學素養,使他們以后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文章內容進行有效的提問和引導是至關重要的,那么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出富有吸引力的問題來引導小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呢?這就要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從而提出更多符合文章內容的引導問題。因此,科學設立小學語文閱讀的問題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江曉曉.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自讀自悟過程中問題設計[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8).
[2]張傳銀.優化問題設計,提高教學實效[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2(6).
[3]孫文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探究[J].新校園:下旬刊,2010(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夏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