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物理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是激活學生思維的動力。創設問題情境,對于提高,激活學生興趣,引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提高教學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高中物理教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呢?
一、通過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現實生活中,物理現象是豐富多彩的,所蘊含的物理問題能與物理課堂相聯系,引發學生的興趣,成為物理教學好材料。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時教師可以提問:海市蜃樓的現象是怎么出現的?
在學習平拋運動時可以提問:在目標正上方、前方、后方三種情況下飛機投彈,擊中目標的可能性大的是哪種投彈方式?投擲鉛球時,最佳角度是多大?等等。通過一系列生活的問題,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極易引發學生的思考和關注,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掌握物理在社會發展和人類活動中的重要運用。
二、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通過設疑引趣,引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高中生的求知欲很強,教師只要通過設疑引趣,深掘教材,能夠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其他學科相比,物理教學的操作性和科學性更強。通過巧設疑問,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積極效果。比如,講述感應電流產生條件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演示將磁鐵插入和拔出線圈,讓學生觀察:指針偏轉的方向以及感應電流的大小,從而發現電流的方向改變。這時教師可以設置疑問:感應電流的方向有什么規律嗎?從而引導學生自己探究。
三、運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
當學生的多個感官受到刺激,思維就會被激活,問題火花由此迸發。用豐富的圖、文、動畫、視頻等鮮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對學生展示物理的奧秘,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有些物理實驗現象不易觀察,轉瞬即逝,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可控性、再現性、分解性等功能,把瞬間發生的物理現象慢放。如,在講授簡諧運動一節時,利用多媒體制作彈簧振子的理想模型進行模擬演
示,講解分析彈簧振子的受力和運動情況,既可進行動態分析,也可對振子振動的任何時刻任何位置進行分析,使過程分析更形象
化。另外,還有一些實驗,如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電流的形成、波的干涉和衍射、牛頓第一定律等等,都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再現物理情境。
(作者單位 江蘇省馬壩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