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題”的解釋是:題,額也。至于“目”,當然就是眼睛的意思了。所以,我們會常說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文章標題的重要性。對于語文老師來說,課文的標題也是一種極好的教學資源。如果我們能關注課文的一雙雙“眼睛”,深入探究,大膽從題目著手,展開教學,就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引導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讓語文課堂煥發出光彩來。
一、扣“題”導入,激發閱讀期待
扣“題”導入要關注題眼。題眼是標題的核心,它提示了文章的重點,我們可以扣住標題的題眼發問。比如《莫泊桑拜師》一文,題目中的題眼即“拜師”,我們在導入的時候就可以此為突破口。“拜師”是一個表示人物行為狀態的詞,表明了這是一篇敘事性散文。既然是記事,那么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一定是學生閱讀特別需要了解的內容。莫泊桑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這樣一位世界級的大作家還要去拜師,學生自然會問他的老師是誰?他為什么要拜師?是怎樣拜師的?拜師的結果如何?疑問是思維之始,也是學生閱讀探究之始。通過學生對課題的推敲后,對《莫泊桑拜師》這篇課文就產生了閱讀探究的濃厚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垲}導入的時候,除了關注文眼展開推敲,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標題中關鍵詞之間的關系,甚至于出現的標點符號來展開思索。例如《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等文章就可以引導學生問一問這兩個人物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關系?又如《“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中的引號和感嘆號就值得品味:課題是一句話,這句話是誰說的?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又是誰說的?為什么要用那么嚴肅有力的語氣說這樣一句話呢?課題中的標點無聲無息,卻如磁石般吸引著學生的思維。
二、循“題”初讀,把握主要內容
“小標題,大乾坤?!币粋€小小的標題,像一扇明亮的“窗戶”,當我們推開這扇窗,就能循著它看到無限的風景?!短旎鹬i》《山谷中的謎底》等題目中直接隱藏著一個個問題,等著讀者去探尋;《草原》《煙臺的?!贰痘编l五月》《三亞落日》等題目向我們展示了
一幅幅優美雋永的畫面;《讀書莫放“攔路虎”》《學會合作》《滴水
穿石的啟示》等題目則直接點出了本文所要闡述的主要內容……這些課文的標題中展示著畫面,蘊含著情感,訴說著故事,闡明著道理。引導學生研讀題目,循著課題的內涵來初探課文是提高閱讀效率的好方法。
《三顧茅廬》《臥薪嘗膽》《小稻秧脫險記》《林沖棒打洪教頭》等類型的課文,題目就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初讀課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借助標題來概括課文內容。首先引導學生讀懂字面上表達的意思,再根據課文的內容把課題擴展成一句完整的話,然
后再逐步豐滿,讓表達更加完整、全面。如教學《三顧茅廬》時,在理解每個字的意思后,讓學生把四個字的課題擴展成了一句話:
劉備三次拜訪住在茅草房的諸葛亮。在此基礎上補充拜訪的原因以及拜訪的結果,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樣,學生也掌握了“課題擴充”這種行之有效的概括方法,為今后的自主閱讀教學奠定了基礎。
三、品“題”精讀,領悟文本重點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說:“課文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和靈魂,抓住了標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課文標題中的重點詞語往往暗示著課文的重難點,我們可以從標題的重點詞語入手,抓
住文章關鍵,直奔中心,以主帶次,進行閱讀教學。如教學《黃山奇松》一文,全文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充分展現了黃山松的奇特之處。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抓住標題中的一個“奇”字,以“黃山松 ,真是奇特!”為中心問題引導學生讀文、勾畫、思考、對話,通過對文本的研讀,使學生體會到黃山松“奇”在它千奇百怪、引人遐想的姿態,“奇”在它飽經風霜卻屹立于懸崖之上的生命力,真是名副其實!
四、借“題”發揮,進行語言訓練
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主旨,還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訓練雙基,夯實語言基礎。課文的標題教學是文本教學的開端,教師也應抓住這一時機,結合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比如《明天,我們畢業》是蘇教版語文小學階段的最后一篇課文,作者通過對六年學習生活及成長歷程的回顧,抒發了對母校、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這樣的題目情感性很強,很容易喚起對這六年小學生活的情感體驗,開啟學生記憶的閘門。因此,課堂上我讓學生用相同的題目,按照課文的寫法進行仿寫,用文字留下最美的回憶,寫下自己最深的眷戀,也給自己的小學生涯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這樣的教學,做到了讀與寫的契合,發展了學生語言,也營造了一個情感共生的課堂。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語文教學若能緊緊從小小的課文標題入手,獨具匠心地引導學生讀題、析題、評題,則將在分析課文、閱讀理解乃至寫作等諸多方面的訓練過程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讓整個語文教學簡約而又不失高效簡單。
(作者單位 江蘇省阜寧縣施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