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充分利用文本中的例子,開展數學知識競賽,收集數學應用的案例,創設討論探索的情境。
關鍵詞:培養意識;數學應用;討論探索
不僅是數學的學習是為了學以致用,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如此。那么如何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呢?本文將做進一步的探討和分析。
一、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課本內被引入的例子
讓學生多想一想,使他們感覺到數學離他們并不遙遠,就在他們身邊。比如在講解統計與概率的章節時,可以有效地引入有獎銷售的案例。這樣就可以很直觀地讓學生看到,數學是什么時候被用的,如何用。從而把學以致用的觀點灌輸到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去。
二、開展數學知識競賽
數學知識競賽設置的初衷是為了讓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學生由知識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過渡的需要。如果數學知識競賽能定期地開展,也不愧為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學以致用的好方法。當然競賽的內容可以豐富多彩,可以制作教具模型,也可以進行實地的測量實物的講解,計算實際問題、畫面(與比例、平行、垂直、對抽等數學知識有關的)。因為這些競賽的內容形式比較新穎,實際的操作性強,對知識的應用也比較靈活,所以可以吸引很多的學生來參加,這樣也就可以有效地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應
用能力自然而然地也就得到了培養。
三、收集數學應用的案例,加深學生對數學應用的理解和記憶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學的應用領域開始無所不及,家電的數字化,宇航工程、臨床醫學、市場的調查與預測、氣象學等無處不用到數學,無處不體現著數學的應用。讓學生搜集這些信息,不但可以幫助他們了解數學的發展歷程,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幫助他們創新更多的數學知識的應用。比如在統計的初步認識章節,有些學生自主搜集自己幾個月的用水情況,透過收集、描述、分析數據(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諸多因素)的過程,他就能夠判斷出自家用水是否合理得以,并對之后的用水提出合理的建議。這樣做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應用,更是環保教育的普及。
四、創設討論探索的情境
學生在有了使數學知識學以致用的想法之后,還要有敢于問的勇氣,還要根據不同的章節、不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創設討論情境,并且教師應交給他們正確的思考方法。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盡量多些?!辈粌H僅是交給學生問題的答案,還要教給學生怎么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得出問題的答案。只有理清了解題思路,學會先總后分先說理由再說結論的語言表達方式,才算是真的掌握了技巧。
總體來講,數學是一門十分抽象并具有嚴密邏輯性的學科,
作為數學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要愛崗敬業并有著扎實的專業基礎,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將有利于學生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具有深遠的影響。只有每一個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數學應用和學習興趣放在一起,我們才能為國家培育出高素質的智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胡建平,謝琪.淺談將應用融入數學教學[J].華章,2011(24).
[2]李素偉.淺談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6).
(作者單位 重慶市忠縣白石鎮巴營小學校)